因為近年看得多那些弱勢族群電影,它們質素參差,所以入場前對《聽見兩個世界》也不敢存厚望,但這齣吳美保久休復出執導,改編自日本作家兼散文家五十嵐大自傳,水平卻是出奇地高。電影描寫他的雙親都是失聰人士,他在宮城縣小鎮裡成長,過程中怎樣面對異樣眼光,甚至一度跟母親吵架,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父母是聾人,心情起起落落的事實。大概因為真人真事改編,劇本裡相當多生活細節,雖然拍法平實,沒有呼天搶地,電影平靜如水,已夠觸動人。
快將上映的港片《看我今天怎麼說》,寫三名聾人主角,由童年時代,怎樣接受自己是聽障人士,選擇用不用人工電子耳蝸。主角們面對的,是母親期望自己用了,可以聽到幾成聲音,然後融入社會,做個「正常人」。故事集中寫口語派(想長大後融入社會),以及手語派,後者不學口語,不聽人言,堅持與聾人一起生活,而且以此為傲。電影中有一些很激烈的思想,今天未能一一解釋。
但日本的《聽見兩個世界》,雖然同樣觸及口語/手語的選擇,但觀點及立論卻完全不同。也因為沒有要宣揚甚麼,只是讓你看主角們面對的困難和生活狀態,怎樣一步步走過來,後者的描寫細膩多了,有點像生活片段式的小故事,組成劇情,大概要看到中後段,你才漸漸看到導演在經營一個甚麼故事。
嫌棄母親 到明白母親
阿大的父母皆為聾人,母親因為這樣,小時候沒有上學,到初中才被送到聾人學校,成績自然強差人意。畢業後他也沒有上班,只接了一些手工藝在家裡工作。父母二人,是在聾人學校認識的,他們拍拖,後來成婚,一直受著很大壓力,雖然兩人都是聾人,但他們的父母同樣不想他們的結婚對象也是聾人,怕從始與世界隔絕了。這一點聽起來是歧視,但人同此心,大家都能明白。
因此,能說能聽的阿大,從小就成了父母與外界溝通的橋樑。兒時同學問他,怎麼你母親說話聲音怪怪的,他不好解釋,到再年長一點,學校要見家長,他乾脆不叫母親去見,而叫了嫲嫲,因為母親根本聽不到,未能溝通。這樣的事情一直累積,到了他進入少年時期,開始爆發,開始跟母親有衝突。電影拍攝了父母二人談及這些事,反而是父親一貫的樂天態度,認為沒甚麼,事情會過去。
阿大成年後,想到東京闖,其實他心態有點想逃避家庭,自己在家中責任太大,快被壓壞。此時父親患病入院,他有點遲疑,反而是父親大力推動他要去。電影細緻的描寫他到東京,本來不知自己要幹麼,又怎在生活上遇上聾人,漸漸找到自己工作的興趣。其中認識了一個聾人女子,告訴他自己是CODA(Child of deaf adults聾人的下一代),她也是CODA。CODA是聾人與常人的橋樑,生活壓力很大,常覺得自己擺脫不了聾人文化,又感覺與常人有距離。
《聽見兩個世界》由苦練兩個月的吉澤亮主演,演出更亮麗的,是演他母親的失聰演員忍足亞希子。電影的主軸其實是母子情,由大童年,母親怎照顧他,到他懂事,漸漸要接受同輩的奇怪眼光,然後怪責母親又嫌棄她。到了結尾,他成長了,回到家鄉,看見嫲嫲年事已高,母親也生了白髮。最後一幕,他要回東京工作,母親來送行,多年來母親送他到火車站的一幕幕突然湧上心頭,阿大突然懂了自己往日的無知、自私,以及母愛的包容。
這是2024年難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