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總會想著許多個關於我們後來的故事,要一起住哪、過那種生活方式、要有多少個孩子等等,談論時總是甜美的,同時又感到一陣隱約的苦澀。「假使我們不能走到最後呢?」那往後的戀情,對這些虛無的構想還是省省吧,會陪你走到最後的那個,不用說著甚麼計劃也會陪你走到最後,這是緣。
劉若英處女下海執導《後來的我們》在國內收逾十億票房,成為史上最高票房女導演。這部戲的成功不無道理,導演借用了五月天的同名歌曲作為戲名實屬明智,單單戲名五字已令人不勝欷歔。而故事除了提及北漂的苦澀外,還有「一段關係本來好好的但不知怎的就要結束」的那份無奈,另有身在鄉下不打算漂到北京生活卻又想念已出城打拼的兒子那份矛盾,這三種心情混合成一個令人百感交集的故事。
或許很多時候也只是時間的錯,令某些人就此絕跡於你的生活軌道上。看著電影裡的小情侶這樣努力地為著想與對方在一起,卻因彼此的步伐不一、價值觀不一、願望也不一,就像《星聲夢裡人》這樣彼此錯過了。不為甚麼,只是時間不對,彼此一直會是彼此的摯愛,但就是分開了。過往彼此也有為對方付出過、為彼此努力過,卻是命運的錯。這種無奈,令人惋惜良久,欷歔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