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04-07 06:00:00

與年輕人的距離《13 Reasons Why》

分享:
男女主角Dylan Minnette及Katherine Langford都演得出色。

男女主角Dylan Minnette及Katherine Langford都演得出色。

女主角的bestie Jessica(Alisha Boe飾),跟女主角同一命運,但她至少沒有尋死。

女主角的bestie Jessica(Alisha Boe飾),跟女主角同一命運,但她至少沒有尋死。

Netflix 密密派新劇,《Iron Fist》我未睇,看網友短評相當爛,上套《Luke Cage》我已是捱住來睇,呢套都係擺埋一邊算。另一套跟美漫無關的《13 Reasons Why》,中文名《漢娜的遺言》直譯到不能,看IMDB及爛番茄的高評分份上,還有男主角Dylan Minnette的nerdy氣質很對口味,就開來一看,看後不禁嘆氣,覺得自己跟年輕人的距離實在遠到幾個銀河系,尤其美國的年輕人問題,放諸香港來看,實在有點小兒科。文:Carman Chan

美國社會縮影
又係改編自暢銷小說,《13》講青少年問題,校園欺凌、成長焦慮這些少不免,男主角Clay(Dylan Minnette飾)暗戀的女同學Hannah(Katherine Langford飾)兩周前自殺,兩周後他收到七餅共13面的錄音帶,每一面描述一位同學,都是導致她輕生的原因,劇集拍得相當OK,非常bingeable,角色塑造很典型,男主角是內向不善辭令心地好的男生,至少成功營造懸念,一個如此無殺傷力的男生,為何會成為女主輕生原因之一?

adblk6


其餘各人也幾乎涵蓋所有類型,家境富有、貧困的、籃球隊鋒頭躉、受歡迎啦啦隊成員、不敢出櫃的華裔女生、很著意其他人怎看他/她的over achiever同學、同一早come out的同志男生等等,階級、種族和性向各層面都覆蓋晒,廣泛多元,也是劇本的政治正確,不會全一面倒,反映這個高中校園,也就是美國社會的縮影,編劇或小說作者的用意十分明顯,人際關係的互動及帶來的傷害,每一件看似trivial的小事,累積下來或會成為不能挽回的悲劇。


 都是別人的錯
這班同學每人都或多或少對女主角做出欺凌或出賣行為,構成女主角最後以死控訴,作為成年人當然明白欺凌行為不要得,但當中也有程度的分別,劇集前半部描述一些欺凌行為,好像完唱、爭仔這些,怎能跟劇集下半部揭露的一些更嚴重的罪行相提並論?在這裡我不劇透了,只是編劇及作者的用心是好,但女主角自殺,將責任都歸咎其他人身上,卻一點也沒有檢討過自己,她的父母是天下最好的一對父母了,既體諒又愛錫她,男主角一直沒離棄過她,是她能夠交心的朋友,女主角不是沒有support system的呀,而且她某程度上也是drama queen,世界只圍繞自己而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看得比天大,對自己好友慘遭欺凌卻保持沉默。


一路看我一路問自己是不是少了點同理心,有一幕有個不合群的女同學對男主角說,自殺是弱者的行為。面對欺凌,你會stand up & fight,抑或像女主角一樣,self victimize自己,將所有責任推卸給所有人?

成班cocky男生完唱,令人痛恨,但為此而死,值得嗎?

成班cocky男生完唱,令人痛恨,但為此而死,值得嗎?

做女主角角媽咪的Kate Walsh,演出叫人心碎,有如此媽咪都要尋死,咁就死得人多了。

做女主角角媽咪的Kate Walsh,演出叫人心碎,有如此媽咪都要尋死,咁就死得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