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年輕的讀者,未必認識教育電視。真係電視。在上堂的時段,闢出英文台,播放小三數學,小五健教之類節目,老師就在課室熄燈關窗,推部電視機入來,受薪地播放電視節目。電視節目有好多種,教育電視是最低估觀眾智商的一種,永遠以為小學生還像嬰兒幼稚,主持人餐餐扮把天真卡通聲出來唸台詞,相當難頂。
如果,今日,還有教育電視,水平肯定大有提升。教育局局長話:戰爭本殘酷。所以,有學校安排小一小二學生欣賞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目睹屍橫遍野場面,不安、難過、驚恐、痛哭,完全沒有問題。對小學生的智力、品味、悟性,極度信任。可以想像,他們不會再叫班阿叔大媽出來扮細菌大王,侮辱觀眾。1988年,香港實施電影三級制,目的是為了保護18歲以下未成年人士,免受不恰當電影內容影響。過時啦,唔係唔取消啩?
以後的教育電視:應該是下列作品:
中文科:《低俗喜劇》(彭浩翔,2012)
正所謂語言本粗俗,在香港,就算住跑馬地,都會聽到粵語粗口,既然連南京大屠殺血腥畫面,小學生也不用避開,無理由要避開粗口。沒有及早學曉,如何明白中文博大精深?適合作為教材的電影,選擇不多,畢竟,為了避開被列為三級,有一段時間,連銅鑼灣揸fit人陳浩南也不會爆粗,最多只會玩玩打火機。《低俗喜劇》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學到暴龍哥一半語言能力,夠用。
健教科:《血戀》(李華月,1995)
小五下學期健教科,有關青春期的幾堂,曾經是香港小學生的集體回憶。打開教科書,見到赤裸男孩與赤裸女孩,只不過漫畫,明明興奮但裝作難為情,是童真的證據。那時,常幻想,教育電視如果改由真人作模特兒,便好。永遠失望。香港的色情電影,產量不算少,但大部分也假到不能,欠缺記錄成分。可以的話,我都想學生們有李麗珍、葉玉卿,至少溫碧霞作導師,可惜,想真真正正學到嘢,可能只有李華月。電影《血戀》,以打真軍作賣點,貨真價實。換了我是小學生的時代,我怕李華月一出場,附近的男同學會頂唔順嘔吐離場。今日的小學生們,強壯得多,睇埋續集也應該無問題。
社會科:《打蛇》(牟敦芾,1980)
要認識香港社會,不能遺忘香港曾經作為英屬殖民地的歷史。回歸之前,大量中國難民偷渡來港,港英政府曾經實行抵壘政策,後來改為即捕即解。不少港產片也以此作為題材,以《打蛇》最具批判性。小學生們如果睇完《打蛇》,還可如常吃午飯,肯定大有前途。
家政科:《八仙飯店人肉叉燒包》(邱禮濤,1993)
不用多作介紹,電影將傳統港式點心發揚光大。
國家教育:《香港淪陷》(錢文錡,1995)
說到底,在小學課室播放教育局發放的南京大屠殺教材,更重要原因,當然是培育下一代對民族產生歸屬感,讓他們不會變成袁詠儀的兒子。南京太遠,可取難取易,先播一次《香港淪陷》。看看日軍如何殘忍,邱淑貞如何可憐……戰爭本殘酷,大家早點認識,是好事。人生在世,根本每一天都在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