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國安法若果真的在中共中央立法,對香港經濟影響會比1981到1984年更嚴重。1981到1984年,香港人明知是前途談判,只因為遲遲未明朗,心裡忐忑不安,所以股票一直下跌。而那時的股票下跌,都不是全因前途問題;有一部分是因為從1978年起,中國推行改革開放,使得香港的工廠大量搬往內地,香港正在經歷一個轉型期,由後工業社會提升至服務業社會,那時的人說過程淘空了香港作為生產基地的資源,但又不能及時建立起服務業來。筆者對當時過程印象深刻,因為幸運的我正是過程得益者。我1981年大學畢業,剛好碰上政府大力推動金融服務業發展,銀行業推出「銀行三級制」,奠下銀行業起飛的基石。我剛好在大學是讀財經和金融,配合到那時候的急速發展,於是加入了銀行業。(我常常感恩地說,香港對我非常好。)
那時候的前途談判一直談到1984年尾,於1984年12月19曰中英在北京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在1985年5月27日互相交換批准書,並向聯合國秘書處登記,《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也象徵歷時12年之香港過渡時期的開始。之後,大家就知道,信的人就留下,不信的人就去移民。其中移民中有一批男士叫自己做「太空人」,即老公仍留在香港工作,老婆就帶著兒女去加拿大、澳洲、美國移民;老公大約一季至半年飛一次會家人,所以老公自稱「太空人」。
相對來說,這次港版國安法若果真的訂立,就沒有這個長達12年的過渡時間來看清楚了。這次來得突然並急促,從5月28曰在北京人大全體通過了決議後,就隨即授權人大常委會去完成。當然人大常委會可以快則在一、兩個星期就可完成、也可以在三數星期後、也可以在一、兩個月後、也可以在兩、三個月後、也可以一路延遲一下,時間長短完全視乎某些與美國的爭端能否「妥善處理」。
如果忍受不了這些時間的煎熬,這幾個月,不留下的人當然馬上找地方走。走的話,對全香港經濟的影響會首當其衝在樓市,為甚麼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