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雖早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但直到今天,事故尚未解決,核廢水排海問題依然困擾著日本政府以及受影響的人們與生態,預期約120萬噸經稀釋的核廢水將最快下月開始逐步排放到海中,為期30年。
對於這種直接將核廢水排放到海中的行徑,會遭到各界及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完全可以理解,因它對公共健康和生態所構成的影響尚未可知。在這個時候日劇《核災日月/THE DAYS》在Netflix播出,不禁令人懷疑它背後的動機。
還記得當年核事故期間,曾流傳指鹽中的碘能防輻射,令香港出現了盲搶鹽事件,但實際上港人以至世界對福島核事故的認識都非常有限。雖然事隔多年,但有《核災日月》這樣一套講述核事故發生後的7天的劇集,實在是十分難得。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由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的9級大地震和伴隨而來的海嘯所引發。事故在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被分類為最嚴重的7級,與切爾諾貝爾核事故同級。後來在2015年3月調查發現,爐心內所有核燃料都已熔毀。地震令核電廠的冷卻系統失靈,失控的情況屬史無前例,但現場的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堅持留守,在嚴峻的條件下進行善後工作。後來被譽為「福島50死士」,劇集就是為了紀念他們。
事實上,假如當時反應堆發生爆炸,最壞的情況是要撤離核電廠方圓250公里的人,換言之幾乎整個東日本,包括東京,也會受到輻射污染而無法居住。如果當時現場人員未能成功將冷卻水注入反應堆,我們今天應該無法前往東京旅行,日本首都亦肯定已移往他處。
根據劇中所引述的紀錄,當時反應堆安全殼的壓力已超過設計所能承受的極限,除了注水以外別無他法。但大量注水後必然需要排放廢水,我想劇集就是為了表達現場人員已盡了最大的努力與犧牲,嘗試說明他們對於往後的泄漏與污染並無責任,責任應由無能的東京電力高層及政府官員來扛。
要是事故發生在香港或內地,我想調查報告不會公開,拍成劇集更是想也不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