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 上文提到7月1曰晚上9時05分,遊行龍尾差不多抵達夏愨道、中環地段,立法會大樓又見一些激動人士帶頭衝擊,很奇怪,電視直播中看見立法會大樓內的警察好像在撤離現場?我們知道警察職責在於維持治安,尤其是在危急時,他們全副裝備加上訓練有素,可謂以一敵百也無所畏懼,為甚麼他們可以在開始衝擊立法會之黃金十分鐘就突然撤退??
據事後「凌晨4時」的記者招待會上,警務處表示警方由於害怕出現大災難而需暫時撤退再作新的部署,此發言未免貽笑大方,難道不同對策及應變計畫不是在事發之前巳計劃妥當嗎?
直至10時,筆者與數十位素末謀面的長者、神職人員和社工,在俗稱「飯煲底」的立法會大樓示威區,分別跟不同組別的示威學生和年輕人討論,向他們解釋當時的局勢是「甕中捉鱉」的處境,提醒他們龐大的警力不可能失守立法會,顯然是警方在耍撤退招數,實乃有心讓示威人士進入立法會大樓之內,讓一些激進示威人士進行破壞,拍下破壞片段用於翌日發放給傳媒,陷示威年輕人於不義。同一時間,筆者透過不同社交平台發放了呼籲的片段,讓示威人士知悉中了「空城計」。
另一方面,筆者亦跟泛民議員胡志偉和林卓廷聯絡,希望他們在立會之內勸勉其他進入大樓的示威人士要撤退以免正墮入政府圈套。除此之外,我們不停向「飯煲底」的示威人士解釋他們為社會未來作出行動是正確的,但也要避免他人的口實。筆者跟示威人士分享「香港是由不同持分者組成的多元社會……從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論語.為政》和『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當中每一個十年都代表了不同階層的持分者,由年輕一代、二十出頭的大學生至三、四十歲有家室的壯年人都一樣愛護我們居住的香港,各個階層以各自的方式守護香港,也不會反對對方保護香港的方法。
希望年輕人可以體會30至60年齡的階層,他們因為有家室、工作要兼顧,盡他們的本分於「齊家」之上賣力,年輕人則仍在「正心」的路途上披荊斬棘,專注於吸取知識和經驗、放眼於未來的道路,因此「齊家」之人經歷過年少氣盛之時,自然會包容旺盛的年輕人以血氣方剛的方式爭取社會的公義、人權、法治以及自由。同樣地,我們要包容為何年長一輩未能在深夜與年輕一代一同在前線奮鬥。約11時半,「飯煲底」的示威人士開始探索下一步行動是留守還是撤離。( 由於主題事件將會巨大地影響香港的未來安定與繁榮,所以筆者借用今天的FridaySharing小角,盡快作緊密分析報道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