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媒體創作中,除了畫布,我亦喜歡Video production,可能跟我出身電視台有關。但是在大眾媒體視頻的製造跟藝術視頻的製作又很不同,可以說是兩種語言。
大眾媒介的觀眾群由3歲到80歲,所以要淺白易明,所謂要牛頭角順嫂都明,可見是要幾大眾化。但藝術視頻製作卻很不同,它有點像詩,當中的意思不一定是從頭到尾,畫面有時呈現的也只是一種意象,一種感覺,觀察需要以最放鬆的心情,慢慢進入藝術家的意念,營造和布局。
勞麗麗在藝術中心歌德學院展出的《飛行備忘》,表面上是紀錄自然、天上的雀鳥,地上的農夫,水裡的魚。不過,你不難發現藝術家目的是透過展覽建構出來的世界,去探討更加錯綜複雜的各種關係。而當中最觸動我的是藝術家現表達了這幾年香港的動盪不安的感受,感情非常真實,很有同感,尤其在今天一面唱好的環境下。麗麗的作品讓我覺得我並不孤獨,不單止是我對這個社會失望,而那種挫敗感也不單單只在我心上。
認識勞麗麗是在我開畫廊之後,每次看見她,她都會送些小禮物,有時是有機番茄,有時是有機朱古力……她告訴我,這些農作物都是她自己種的。後來才知道,她跟很多藝術家不同,她可算是半個農夫,半農半藝是她的生活,她以農耕經驗為養分,透過創作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又或者說她是紀錄務農,而務農更加像一個讓她理解世界的過程,一直追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