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近期內地人工智能熱火朝天,今年初 DeepSeek橫空出世,研發成本僅約五百六十萬美元,標榜低成本、高效能,其推理能力和性價比引發市場巨震。近日獲譽為「通用大腦」的Manus亦引發關注,其有別於傳統人工智能模型,不僅能提供建議或答案,更能直接完成各類複雜任務,如寫網頁、找樓盤、分析股票等功能都一應俱全。
文武雙全的AI不但具有智慧大腦,更是跑步能手。下月將舉行的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比賽,同場進行全球首個人形機械人半程馬拉松比賽。届時機械人將與運動員在起點同時鳴槍起跑,共跑同一路線,全長21.0975公里,時限為3小時30分鐘。比賽過程中,機械人可更換電池,亦可更換機械人以接力形式參賽。參賽機械人須具備人形外觀,兼實現雙足行走或奔跑等動作,輪式結構則不被接納。
為加強科技氛圍,賽前起跑儀式將由機械人主持,並在賽後設置機械人表演和互動體驗等一系列活動。冠亞季軍獎金分別為5,000元(人民幣,下同)、4,000元、3,000元;另設完賽獎、最優耐力獎、最佳人氣獎、最佳步態獎、最佳形態創意獎等系列獎項,以及科技創新研發獎勵。
根據摩根士丹利數據,過去五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相關專利申請數量遙遙領先,共達5,688件;美國和日本則分別超過千件。另北京市經信局透露,擬於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前夕,舉辦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設置田徑、足球、自由體操、應用場景等近20個賽項,進一步展現人形機器人的運動性能。
筆者相信未來將有更多運動賽事以AI作宣傳,甚或機械人可成為跑者pacer,這都是不錯的嘗試。但一場賽事最能觸動人心的,往往是運動員背後的堅毅與汗水,以及完成賽事的興奮時刻,這點卻是「真」人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