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印上「日本製」或「Made in Japan」這3個字,任何地域的男女老幼都會抱有信心及期望。正如上周提到七十、八十年代「Made in Hong Kong」的代工名牌,又或者印著「Made in Italy」的鞋子和手袋,Made in Japan絕對是能與品質保證劃上等號的通用商標之一。
「日本製」之所以有這份魅力,唔多唔少都同文化背景有關,「他人に迷惑をかけたくない(不給別人添麻煩)」是經常掛在日本人口中的一句話,哪怕一粒螺絲、一碗拉麵或者一棟建築物,都希望做到最精準,久而久之演變成製造業奉行的「職人(Craftsman)」與「物作り(Craftsmanship)」獨有精神概念。然而「Made in Japan」亦有過讓人嗤之以鼻的黑歷史,情況等同目前「Made in China」是廉價和粗製濫造的同義詞,不過背後原因和動漫般的熱血奮鬥史就不列入篇幅範圍了。
職人精神外,日本人從歐美國家身上學習的「產地品牌化」,亦由食料食物延伸至各個領域,例如岡山牛仔褲、福井手造眼鏡、今冶毛巾等等,加上品牌及設計師的推波助瀾,例如俗稱「豬仔」的岡山Studio D’artisan牛仔褲以及福井金子眼鏡,情況等同講起青森會聯想到蘋果一樣道理。(つづ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