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6-07-05 06:00:00

一間公屋 一份功德

分享:

每去探望住在深水涉和灣仔的劏房居民,便更加體會急切增加公共房屋建造的需要。 統計處的調查顯示,劏房戶的平均人均居住面積,只有62平方呎。相比起來,公屋入住起碼有76平方呎(7平方米),實際公屋人均居住則有140平方呎。 只要有機會上樓,住在劏房居民的住房環境,單是空間面積已明顯地有一倍多的舒張。 劏房斗室還有那熬人的酷熱和木虱咬人之患。這些都可隨遷上公屋而根本地改變的。 此外,公屋租金全港平均是1,700元;租金佔公屋住戶的收入,平均不到一成;相對來說,租住私人樓宇的,租金佔住戶收入普遍達兩至三成。

由於種種的因素,公屋的需求殷切,公屋一般家庭輪候的人數最近已達15萬,申請人增加速度肯定比公屋興建量快得多。以我們長遠房屋策略的供應目標,未來十年政府需合共建造20萬個出租公屋單位(另8萬個資助出售單位),但樂觀估算,現有可開發土地只夠供應25萬多個公營單位,求過於供乃事實,即使如此,還得迎難而上。所以要「安得廣夏千萬間」,實在有賴全民通力合作,一起幫助居住環境惡劣的人脫困。 每當有機會我跟地區人士討論公屋興建的計劃時,我都提及只要我們能多建一間公屋單位,我們便可實實在在的給一戶居住環境欠佳(例如劏房戶)改善生活條件。如俗語說「功德無量」。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