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由於Duple收購Metal Section三年後,因財困而再被收購,故此自Dragon開始多以Duple Metsec「拍住上」。

2.因為運輸署減少車軸的承重量,加上增強路面的靈活性,九巴向車廠作出三軸巴士改短至11米的建議。


相傳鴉巢山、筆架山、獅子山、雞胸山、慈雲山、大老山、東山及飛鵝山,合共八條龍脈,加上宋帝昺,為香港最南小半島命名九龍。及至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更由川流不息的小「巨龍」(巴士)而連接。
1977年,小型車廠Dennis「丹尼士」決心重投離開十年的巴士市場,參考及改良了老前輩Daimler Fleetline「珍寶」的設計,聰明的將散熱器放置於車首,為市場帶來其首款後置引擎的巴士Dominator「統治者」。宏大目標不只要統領英國本土,更前瞻的放眼香港,一個人口密度全球最高之一的地方。
設計新穎但尚欠吸引
Dominator以Gardner「吉拿」6LXB引擎配Voith「福伊特」DIWA 851波箱,期望吸引香港兩巴,可惜不及同時期自家的前置引擎Jubilant「喜悅」得到信任,兩巴未作大量引入。
直至1981年,因應香港推行12米三軸巴士的運輸要求,Dennis將原為9.5米的Dominator拉長2米多,於尾軸前加入一條以防滾桿,連上車輪的「假擔」,用以支撐所增多的載重量。而為博取買家歡心,供九巴之三軸Dominator取名為「巨龍」Dragon。翌年該3部配Walter Alexander「亞歷山大」R型樣辦車,於本港實地試驗之後,九巴決定再引入20部以作測試。相信是因為編號3N4至23帶來了新的Duple Metsec三車門車身,其雙窄下車門有別舊有設計,當中較前的一扇接近樓梯供上層使用,而下層乘客則可選較後的一道。兩扇落車門之間,以全企位設計,車頭部分走廊較窄,後車軸走廊則較闊,鼓勵企位乘客往車尾移動,故此近前車門的,向前雙人導航座位正是此車的特色之一。並且九巴正式選用防火板及啡色車廂,但感覺很熱和翳焗。
承重修定而聰明減短
1983年,九巴在引入首批的12米三軸巴士同時,才對兩軸的Dominator有所意思,可是數量只得40之寥。而由於編號上D已經被Daimler使用,而N亦被Jubilant取去,故此九巴為其編為DM。正因DM的法定載客量只有103人,其後置引擎的短小車身,方便上落。印象最深的是多年行走短途的21M接駁路線,並且更安裝供地鐵儲值票使用的小型票機,是未有八達通前的搭車佳品。
1986年,因為運輸署減少了三軸巴士車軸的承重量,加上增強路面的靈活性,九巴向車廠反映改短至11米的建議,編號加上S的S3N便由此而生。但當中S3N51至55卻試用Cummins「康明斯」引擎,而由第二批訂單的S3N56開始,裝置有通風設備、取消了下層中央全企位,並且「假膽」改回真正車軸。
歷史印記幸修復保留
由於Dragon的Duple Metsec車身沿用舊有如後期Jubilant的設計,往往支架需建於輪跨之上,裝嵌不便之餘更給人較窄不大方的感覺。適逢冷氣Dragon的研發成功,Duple Metsec參考了MCW的車身。由S3N222開始,採用了全新設計的車身及Cummins引擎,直至S3N370為止,非冷氣Dragon正式劃上句點。而為紀念12米三軸巴士在港成功,九巴於2013年更將退役的訓練巴士3N24,還原並重新漆上載客服役時的顏色,以作保留。
雖然Dominator在港寥寥可數,但由其衍生而出之三軸Dragon,卻全港滿布,穿梭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