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個電視節目,介紹芬蘭、香港和上海三地學生的學習生活。芬蘭和上海,在各大型世界性的學習能力評估的測試,均有理想的成績,領先很多先進發達國家,節目希望促進大眾,思考香港教育的未來。
節目訪問來自三地的學生,他們同是四年級的學生。芬蘭學生比較悠閒,放學是回家打遊戲機,然後去學結他,晚餐時由父親陪伴下完成功課,半小時便做完了,晚飯一家人玩遊戲,家長表示遊戲有益身心,也充滿學習機會。反觀,兩位上海香港的學生放學不是回家,便是去補習社做功課,常常要做兩至三小時。
節目各自安排學生做另外兩個城市的功課,上海學生很快便完成香港及芬蘭的數學功課,更表示香港的數學功課只是三年級水平,但英文科的功課則比較困難,主要是因為題型是上海學生比較少做的,沒有標準答案,是創意型的題目。芬蘭和香港的孩子,則花了很長的時間來完成上海的數學功課,令孩子感到困難和挫敗,香港孩子最後是放棄了,認為是未學過。
最後,節目請孩子安排自己一天的上學時間表,香港孩子表示自己喜歡上課,但出來的時表是沒有上課安排,全都是玩。上海和芬蘭孩子都會安排上課時間,只是比較短。
短短半小時節目,我發現芬蘭的孩子年紀比較大,跟香港孩子差兩歲。芬蘭學生放學後沒有很多功課,上海和香港則有很多,香港學生每天到補習社做功課,那補習老師態度冰冷,感受不到熱情。上海的數學程度較芬蘭和香港較快較深,而香港和芬蘭的英文功課著重創意。
其實,香港學生的能力評估也不差,但節目中的學生,並不熱衷學習,上學似是一種責任多於樂趣,為甚麼?最後,香港孩子的夢想竟然是上大學,上大學竟是夢想,唉!
葉頌昇(海星),現為鄉師自然學校教師,資深情意自然教育導師,全力推動自然教育及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