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1-12-01 14:00:00

公屋留白設計 獲得專業嘉許

分享:
東頭邨第八期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即東匯邨匯智樓)獲頒2020年香港項目管理學會『可持續』組別『優勝者』獎項及2021年香港工程師學會卓越結構大獎『住宅』組別『入圍』獎項。

東頭邨第八期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即東匯邨匯智樓)獲頒2020年香港項目管理學會『可持續』組別『優勝者』獎項及2021年香港工程師學會卓越結構大獎『住宅』組別『入圍』獎項。

東匯邨匯智樓

東匯邨匯智樓

「通風門廊」不但能有助改善附近社區的通風效果,還增加視覺上的通透性,亦為區內環境增加建築特色,促進社區融合和可持續發展。

「通風門廊」不但能有助改善附近社區的通風效果,還增加視覺上的通透性,亦為區內環境增加建築特色,促進社區融合和可持續發展。

東頭邨22座原本與毗鄰的小學以走廊相連,在清拆22座前,需要先為學校建造一條新的走火樓梯,然後才可以逐步清拆相連的走廊部分。

東頭邨22座原本與毗鄰的小學以走廊相連,在清拆22座前,需要先為學校建造一條新的走火樓梯,然後才可以逐步清拆相連的走廊部分。

戶外盡量保留舊邨多棵原有大樹,融合於園林設計中,提倡可持續發展社區。

戶外盡量保留舊邨多棵原有大樹,融合於園林設計中,提倡可持續發展社區。

邨內廣泛地應用了零灌溉系統,為邨內居民提供綠化空間和休憩設施。

邨內廣泛地應用了零灌溉系統,為邨內居民提供綠化空間和休憩設施。

邨內亦加入了一些舊有屋邨的元素,例如保留及重置了舊邨的戶外標誌。

邨內亦加入了一些舊有屋邨的元素,例如保留及重置了舊邨的戶外標誌。

住宅電梯大堂中亦分別掛上黃大仙及九龍城區舊面貌的相片,標記區內居民的集體回憶及加強社區凝聚。

住宅電梯大堂中亦分別掛上黃大仙及九龍城區舊面貌的相片,標記區內居民的集體回憶及加強社區凝聚。

走進黃大仙東匯邨,目光總會不期然停留在匯智樓的「中空」部分,其他公共屋邨的住宅大樓都沒有這麼大的一個「通風門廊」。這個「通風門廊」除了可以改善社區的通風,更透過建築物來體現中國水墨畫中常用的「留白」技巧,讓人與環境之間有更多視覺上的聯繫,從而使建築空間更人性化。這個嶄新的建築設計,加上新舊社區自然融合和可持續發展的措施,令東頭邨第八期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即東匯邨匯智樓)獲頒2020年香港項目管理學會『可持續』組別『優勝者』獎項,以及2021年香港工程師學會卓越結構大獎『住宅』組別『入圍』獎項。

adblk6

前身是東頭邨第八期22座,經清拆重建成為現時的匯智樓,新住宅大樓樓高31層,提供千多個單位。匯智樓低層面向毗鄰小學的位置,設置了約十層樓高的通風門廊,不但能有助改善附近社區的通風效果,還增加視覺上的通透性,亦為區內環境增加建築特色,促進社區融合和可持續發展。有了通風門廊,採光和通風情況亦更加理想。此外,通風門廊對上的二十層也可以建單位,從而用盡了地積比率。而門廊底部的有蓋地面空間,為屋邨及毗鄰小學提供了更多公共活動空間,同時亦優化了地面的空間連繫。

在拆卸重建過程中,要保留與匯智樓相連的小學也是一項重大挑戰。東頭邨22座原本與毗鄰的小學以走廊相連,在清拆22座前,需要先為學校建造一條新的走火樓梯,然後才可以逐步清拆相連的部分。當大樓部分與學校的結構完全分離之後,才可以開始清拆22座。拆卸工程須分階段進行,從而減低對學校帶來的影響。以至在施工期間,學校亦能無間斷地繼續課堂及活動。

匯智樓融入以人為本、保育和環保設計,提倡可持續發展社區,包括盡量保留舊邨多棵原有大樹,融合於園林設計中,以及廣泛地應用了零灌溉系統,為邨內居民提供綠化空間和休憩設施。邨內亦加入了一些舊有屋邨的元素,例如保留及重置了舊邨的戶外標誌,在住宅電梯大堂中亦分別掛上黃大仙及九龍城區舊面貌的相片,標記區內居民的集體回憶及加強社區凝聚。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