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09-10 04:30:22
日報

刺激消費是中國應對美國的最佳方法

分享:
730社論

730社論|刺激消費是中國應對美國的最佳方法

美國日前更新對香港的商務警示,恐嚇美國的商人來港經商會有安全及法律風險。警示內容毫無根據,刻意抹黑,目的在於制約香港的營商能力,以打擊中國的經濟發展。如是看來,拜登政府所謂不尋求與中國脫鈎完全是一句空話。面對中國的競爭,美國已毫無信心,惟有耍無賴,用危言聳聽的方式,恐嚇自己的商人莫與中國做生意,連透過香港間接做也設法阻撓。

美國不但自己這樣做,還要脅盟友也得這樣做。美國的盟友,軍事上要靠美國保護,經濟上要靠美國資金與市場,不可能不聽從「大佬」的意向。在這種情勢下,中國原有的,以出口為主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無可避免會受到制約,必須另覓新的發展途徑。

一個國家要有經濟發展,首要是產出大過投入。這樣才會有足夠的盈餘供人民去消費及作新的投資,如是經濟才可以持續發展下去。美國的經濟對出口依賴不多,主要憑內需與投資已可以令經濟持續發展。美國只有3.3億人口,已可以靠經濟的內循環而取得發展,中國有14億人口,應更加有條件進行經濟內循環。

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之所以要靠出口帶動經濟,有兩個方面原因:(i)中國人當時仍很窮,沒錢買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所以非出口不可;(ii)中國的科技落後,必須賺到外匯,才能購買外國的先進產品與技術。

adblk7

現時,中國的老百姓手上都有積蓄,不像歐美國家那樣要依賴信用卡來維持消費,還有很多消費潛力可以發掘。另一方面,中國的科技水平已大大提升,起碼在民生方面已可以不假外求。再者,在美國的打壓下,有外匯也不一定可以買到先進科技。中國已沒有必要去賺那麼多的外匯。有好的產品何不先讓自己的老百姓優先享用?

因此,中國應把發展經濟的側重點放在刺激內需上,而不是純靠擴大出口。中國有14億人口,比歐美日韓澳紐加起來還要多;中國的內需市場若是發展得好,完全有條件發展得比海外市場更有動力。只有這樣,中國才可以更好地回應來自美國的制約。

現時,中國的內需之所以沒法活躍起來,並非因為老百姓欠缺消費能力,老百姓危機感太強,一覺得前景有點不明朗,就會自行積穀防饑。要紓緩老百姓的危機感,中國政府必須有穩定的政治定位,明確的發展策略,好讓人民感到前景是可測的,困難是可以解決的,那人民才會放膽去消費。

此外,中國政府還可以透過寬鬆的貨幣政策,讓人民可以借助貸款來提升自己的消費能力。推動人民消費的風險比推動人民投資的風險小。因為投資可能會失敗,但消費起碼可以讓人民過更寬裕的生活,而且有利於經濟持續發展。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