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地方吃飯,通常會揀選有無線上網服務的食肆,明顯地是連線比醫肚重要。據說有餐廳推出新搞作,為了讓顧客專注於他們的美食,每當一圍枱的所有客人都願意將手機鎖在枱上的箱子內,餐廳便會給予特別優惠。
在智能手機普及的短短十年間,無可否認我們已變成機不離手的一族,以致不時被提醒要離線——看電影時,有溫馨提示我們關掉手機或將手機轉至靜音模式;搭扶手電梯時,有廣播提醒我們不要只看著手機,要留意梯級,
調查顯示,一般人每天查看手機八十次。有關注組織訪問約一千名本地中學生,發現四成受訪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時感覺很難或完全不能自制,三成每天會在手機上花三至四小時,兩成半甚至會花五至六小時。更可悲的是,三成受訪學生認為被忽略照顧,因為他們的父母上了手機癮。
過度使用手機,不但影響學生成績、減少家庭共聚天倫的時間,更會影響健康。有意見認為,智能手機削弱了人類智慧,因為甚麼問題都可以經手機程式尋找答案,少了動腦筋的機會。
我曾提及美國有組織協助手機用者戒除手機癮,搶回對自己時間的控制權。組織的工作從四方面入手——迫使科技公司停止開發令人上癮的產品;要求政府關注手機癮問題,並加以規管和監察;鼓勵公眾施加壓力;鼓勵員工抵抗新科技帶來的不合理工作要求。
但與其他上癮行為一樣,我們不能單靠別人幫助,必須自己行出第一步,減少在手機上浪費時間。除了比較重要的短訊或電郵程式,我們可關掉其他程式的推播功能;放工後不要即時回覆短訊或電郵,亦不應要求同事或朋友即時回覆。放假時設定指定時間上網,用餐時關掉鈴聲及將手機留在手提包內或將屏幕向下放,勿將手機當作鬧鐘,並且不要在睡房內充電。要離線拿回控制權,先決條件必定是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