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嘆慢板
看了一個電視節目,講彩虹邨重建,預計要用15年時間,不少受訪長者都慨嘆:「都唔知等唔等到!」香港單是重建一條屋邨,也要用15年(甚至更長時間),這種速度,按國家領導人的期望、跟國家的速度比較,都是不合格的!
早前有機會回到老鄉深圳,絕對是見證國家速度的一個地方。只用了20年,成功轉型為國際城市,科創成就超越香港,無論是軟件、硬件和人件都非常優勝。特別是基建項目,對比香港的速度和成本,顯得香港慢得驚人。
剛剛也看了一篇報道,指兩會完結後,經過DeepSeek統計,出現頻率最高的4個詞語分別是「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每一個詞語都是跟速度掛鈎的。發展必然要快、創新也要快、科技更是不能慢、產業也要領先……如慢了,做甚麼事也不行!
我在九龍東曾協助了多個大型拆遷項目,當然明白重建的複雜,想起當年還要應對反對派的無理阻撓和批評,但在一些民間學者、專家協助下,也能儘快將項目做好。今天,政治環境已穩固,如果還跟以往的龜速作比較,還抱持以往嘆慢板、少做少錯的態度,那就是本身的問題!周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