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今年香港最大的管治危機,不是國安,而是由走塑政策揭開序幕的垃圾徵費計劃。
自4月22日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即掀起全城爭議,記者及KOL像獵人一樣,到處搜捕「走塑」引起的生活不便,例如紙飲管不及膠管方便,遇水便濕軟、又例如拮不穿手搖飲品的封口膠蓋,木餐刀無法鋸牛排,紙湯羹泡在熱湯中太久會軟掉等等。
首先,走塑政策不是為生活帶來方便,而是為了保護地球。我們要減塑,是因為膠刀叉及膠飲管,根本無法分解。一支膠飲管需時500年分解,比紙或木的分解時間多了數百倍。不能分解的廢棄塑膠,會變成碎片化微塑膠,進入海洋,進入魚類,最後進入我們的肚裏,危害我們的健康。
不信耶?且到海難去看看,漂浮在海中的膠垃圾,如果在海水中游泳,膠袋隨時撲面而來,它的壽命比你長幾倍呢!
剛剛過去的三月,成為香港開埠有史以來最熱的三月,極端天氣為地球敲響警號。去年令全港成為澤國的黑色水災,水浸大街小道,想起來猶有餘悸。塑膠和垃圾造成的災難,真是水浸眼眉,今天不行動還待何時?
面對走塑帶來的不便,大家可自帶餐具和飲管。一如當年自帶購物袋一樣。我三十年前到德國讀書,他們已經實施垃圾分類。香港比先進城巿落後了三十年。
垃圾徵費是要把製造垃圾的責任,回歸每個人自己負責,從源頭減廢。是移移風易俗的大手術,必然帶來陣痛和不便,一定罵聲四起,政府可以優化八月推行的垃圾徵費計劃、加強配套,或延長收費期限,但切不可遇難放棄。
如果政府輕言擱置,便難以再推行,對不起生命之母——地球,對不起我們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