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4-09 06:00:00

廣告牌殺人事件

分享:

一齣電影好不好,如何鑑定?相對於爆發力,我更信持久力。除了看票房之多少,還要看上演期的長短。《廣告牌殺人事件》,由1月上演到4月,口碑好,攞獎更攞到手軟,看似懸疑的橋段,想深一層,真正好玩的,是人性。
 

試想像在香港紅隧口,最當眼的大幅廣告上,雞乸咁大隻字寫着控訴,登廣告的人,肯定充滿仇恨!同理,三塊廣告大牌,張揚殺人事件,重點根本不在真相,而在仇恨!

Mildred對姦殺女兒的兇手的恨,對向自己施暴的前夫的恨,對警方放軟手腳不查案的恨,一層疊一層,最後演化成不合比例的以暴易暴:登廣告、弄傷牙醫、警署縱火……火爆警察Dixon亦然,看全世界都不順眼,一個衝動就舉起手把無辜市民掟落街!然而他們各有故事,既是暴民,也是受害者。

化解仇恨,最重要的轉捩點,當然是警長留給每個人的信。他寄語Dixon的一番話,根本就是故事的主旨:「要當一個好的偵探,最重要的條件,是愛。有愛才會冷靜,冷靜才能思考,有思考才能破案。」

然而,個人認為,最神來之筆的角色,其實是Mildred前夫的19歲女友。起初,編劇是用Mildred的視點去寫她的:年輕卻無腦,貌美但一身動物臭味。誰又想到,後來她是第一個化解Mildred內心仇恨的人。

「 Anger begets greater anger。」因為她從書籤引用的這一句,Mildred在前夫面前放下了半支酒,也放下了半生的怨懟。而天啊你以為無腦的人竟然還會看書!

女孩為動物工作,換個角度看,就是有愛心和率真。她也是唯一沒有經歷滄桑的人。但簡單,不代表無腦。還記得她甫出場那幕,藉着借廁所,打斷了夫妻二人的劍拔弩張嗎?有時,仇恨與積怨,不過是因為——我們都不願放下那些複雜的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