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表示:承諾解除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為時尚早,但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正就這個議題進行努力。
這句說話背後還有些甚麼概念呢?它其實已清楚表示,美國有意撤銷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的關稅,只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遲些就會這樣做。現在先把這個議題由總統親自公開地提出來,是要讓人民有些心理準備。因為,在不少美國人的心目中,美國在這場中美貿易戰中是大獲全勝的。應該是中國主動來乞求美國減關稅才是,怎會弄到美國竟無條件地自行撤銷對中國加徵的關稅?這是很多美國人沒有意想到的,所以政府在行動之前,有需要先醞釀一下,先試試水溫,然後才找機會作具體落實。
美國若這樣做的話,等同認輸,心裏一定有所不甘;所以美國不可能一刀切,一次過把所有新增的關稅都撤銷。更適當的做法是:能徵收得到而又不影響美國消費者負擔的,會盡量繼續徵收,只對那些無法把負擔轉嫁給中國生產商的關稅,才會予以撤銷。戴琪與其團隊正就這個議題進行研究與測算,待作出評估後,才會正式對外公布。
為了安撫美國人的情緒,拜登在記者招待會上還表示,「我想能有條件說,他們(中國)正在實現他們的承諾,或者正在實現他們更多的承諾。」但現實是中國遠遠未能完成原有的承諾,而美國卻沒有膽識提出嚴正要求,還要總統親自為中國說好話,說中國正在實現他們的承諾。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至去年11月,中國只完成了約60%的採購承諾。這些承諾,根據中美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是需要在2021年12月底前完成的,現實是去年頭11個月中國只完成了60%,很難想像最後一個月中國可完成餘下的40%的採購承諾。現實是12月美中貿易的逆差有增無減,中國根本沒有完成原定的採購承諾。那拜登為甚麼不追究中國,卻反過來為中國說項呢?原因是他知道,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只能作讓步,所以先為自己安排下台階。
現實的形勢是,改變現行的國際秩序對美國不利,因為原有的秩序大部分是美國比今天富強的時候訂出來的,對美國十分有利;一旦常規被打破,新秩序就會按各國的實力地位來重訂,美國就不可能像之前那樣佔到那麽多的便宜。
美國增徵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的做法,破壞了原有的國際市場秩序,關稅成本如何分攤,就會按新的實力地位來重新分配,導致全球產業鏈重組。從已經可以掌握到的貿易數字看來,重組後的貿易新秩序對美國完全沒有好處,反而令美國得付出比以前更多的代價。經此一役,美國應不會隨便再發動下一輪的貿易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