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過來人教路,夫妻應協議好,一個當「好人」,一個扮「惡人」,唱雙簧才能有效管教孩子。
我跟丈夫沒有刻意分工,默契又不夠,兩人一時黑、一時白,常因心軟而自亂陣腳,家姐就是看穿了漏洞,當其中一人不賣帳,就向另一個「落藥」,有一次她把爸爸激怒了死不認錯,爸爸怒不可遏別過臉不理睬她,可她絲毫不在乎,嗲聲嬌氣喊:「我要媽媽錫番、媽媽攬攬……」還撅著小嘴,悄悄道:「我根本用不著跟爸爸道歉,他是裝成怒氣沖沖的,很快就會原諒我了。」我登時傻了眼,五歲孩子竟然技術性把成年人擊倒。
好戲還在後頭,不消一會,她見爸爸不為所動,就開始「施嗲功」,爬在他身上,圈著他的脖子,又摸臉又揉頭髮,表現親暱,爸爸拿她沒辦法,兇巴巴的樣子一下子給溶化了,她輕鬆完勝。
夫妻出身自不同家庭,各有各的成長背景,難免教養不同調,丈夫講規矩較嚴格,而我則較寬鬆,面對管教難題,雙方經常衝突,例如:爸爸規定吃完飯才能看卡通,但媽媽下班回家,惦掛了孩子一整天,有求必應,批准邊吃飯邊看電視,這樣一來爸爸就火大了。又有一次,媽媽把哭鬧不止的家姐趕出門口作懲戒,她狂喊狂打門,不夠兩秒爸爸心裡不忍又把她拉回來。
好人和惡人該如何拿揑?我們試過將規則標準攤開來談,可是談不上兩句,又處於劍拔弩張狀態,看來我們非要盡快達致步調一致、統一想法,唯此才能跟孩子鬥智鬥力。
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