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起了床,參加中銀香港贊助的港珠澳大橋馬拉松。活動分多組進行,大批市民參與,成為新年舉行的公眾體育盛事。
今年是賽事第2年舉行,由於能夠在別具特色的基建上舉行,全程飽覽繁忙的空港和海港,景色怡人,故此吸引了不少跑友和非跑友報名,沿途還發覺有不少說普通話的遊客和內地網紅參與。
最近TVB開展大灣區的廣告直營業務,北上交流和合作夥伴聊起,他在月前專程來港參加了在八仙嶺舉行的越野障礙賽,事後對香港郊野的保育由衷讚賞,認為來港的酒店住宿和旅費雖不便宜,仍然物有所值。
經過多年的發展,本港現時已成功舉辦了不少饒有特色的大眾體育活動。最知名的有渣打贊助的香港馬拉松,早前舉行的街馬,同屬競跑類的毅行者、新興的大橋跑,還有中移動發起的行山節,非跑類的有渡海泳、單車節等。這些活動都結合了香港的城市和郊野特色,足以作為國際間的名片,讓其他地區更認識香港在商業以外的面貌。
今年安排上見到有不少優化,包括選手包附上能量棒,沿途廁所的數量大為增加,水站加設了能量飲品。雖然整個活動涉及在禁區舉行,整個流程在警方配合下非常暢順,由入場到起跑點大概只需半小時,中間幾乎不需要特別的停留。大會今年邀請了幾位擅長體育的TVB藝人參加,當他們回程時遇到尚未起跑的市民大眾,引起小小哄動,也為大會增添了嘉年華氣氛。
體育氛圍日濃,街上不時見到全副運動裝的男男女女穿梭,在大橋跑道上同樣見到不少精心打扮的健兒出現,令人想起奧運會短跑賽道上,蓄結不同髮型和指甲的女將,花枝招展儼如另類花生騷。由運動和體育盛事培養出來的產業,看來方興未艾,潛力有待發掘。
大橋跑代表了大灣區融合,賽事應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樣,隨著體育園落成產生的聚焦效果,有條件辦更多本地體育盛事,只要有足夠的想像力和創意,配合香港人的執行力,香港絕對可以成為日益閃耀的活力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