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位平面設計師多年,是極少數能夠成功地轉型成為3D設計師的一個傑出例子。他現在投身於玩具及工業的產品設計師,擅長專業級3D軟件、3D打印機及數控機床。其實有能力從平面設計師學習轉變到3D技術,成為3D設計師的個案是十分稀有的。由於兩者的創作思維,空間感覺截然不同,正好比喻為一個水彩畫家,搖身一變成一個雕塑家,一樣難以捉摸,亦非常難於適應。根據包浩斯設計教育原型,平面設計僅屬於整個設計教育課程最下層的基礎訓練,然後可以往上發展到時裝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而最頂層屬於建築設計。可見平面設計就是一個基本功,相反假如只懂得使用3D打印和3D軟件,但並沒有受過平面設計的訓練,創作出來的物件必定沒有如專業設計師般高質素水平。大家不難發現這類疑似設計師的人隨處可見,問題在於香港太多平面設計師對於3D軟件望而生畏,恐慌卻步。沒有工具,那怕米高安哲羅都無用武之地。其實3D打印科技及3D創作軟件發展至今,已經非常容易運用。而平面設計背後的寶貴經驗和判斷力,完全可以應用得到。可惜,沒有專門訓練途徑,失掉自學能力,不思進取也是其中一些主要因素,這是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回顧日本許多設計師,都可以橫跨平面設計、視覺藝術創作、產品設計、裝置藝術,甚至建築設計集於一身。這是把設計學識及觀念貫徹於所有平面及立體空間,值得香港平面設計師借鏡和努力,否則就會浪費和局限自己的知識,白白斷送一個可以無限發展的上好機會。
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