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較早前發生肢解案、電鋸謀殺案,最近又發生多宗斬人案。很多人對本港治安感到憂慮,而更多人認為記者的煽情及24小時不間斷的報道,加速了新聞的模仿效應,推動類似的案件不斷增加。
模仿效應是指當人們看到或聽到某些行為或事件後,會受到影響而作出模仿,特別是涉及暴力、自殺、自傷、濫用藥物或其他危險行為的事件。這些事件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興趣和好奇心,繼而模仿。
記者是新聞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報道和行為直接影響公眾對新聞媒體的信任度。新聞信任是指公眾對新聞媒體報道的真實性、公正性、客觀性和可信度的信任程度。新聞媒體對於公眾的意見形成和社會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而新聞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則直接關係到公眾對媒體的信任程度,足見新聞信任的重要。
新聞信任度的下降和記者的公信力有莫大關係。當記者的公信力受損,公眾對他們的報道也會產生懷疑和不信任。如果記者的報道出現錯誤、不實、誤導性或偏見性的信息,或有不道德的行為,例如收受賄賂或發放假新聞等,都會令公眾對新聞媒體的信任度產生負面影響。
記者做好新聞查證工作可以提高公信力,同時也能夠增加公眾對新聞的信任度。相反,如果記者疏於查證,或者故意捏造事實,或者僅憑猜測進行報道,就會對公眾產生誤導性和偏見性的影響,進而降低公眾對新聞的信任度,也會損害記者的公信力。
記者是社會的教育者,他們的報道不僅是新聞事件的呈現,更是對公眾社會的教育和啟發,以及對公眾利益和社會責任的尊重,所以記者必須做好這份工作。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