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490946786_aj.jpg?itok=Pzg3qV7P×tamp=1739465960)
很多人都說方法演技。約30年前在藝訓班已聽聞,簡直就是九陽神功般神秘,30年後仍然是九陽神功,但只是江湖傳聞,沒有人見過,彷彿就是一種行走江湖的伎倆……其實甚麼是方法演技(Method Acting)?
查實,方法演技是源於俄國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上世紀整合的一套演員訓練方法,在他未發展這套體系之前,西方演員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經過了史氏在演員實驗室內研究所得,方法演技是一種外在形體與內在精神狀態的有機組合。剛巧當時心理學和生物學這類新的知識出現,使這個表演體系變得很有趣,以及吸引很多人研究。
形體上的要求包括,身體形態要追求完美的程度(不代表全部完美也要局部),演員應該受過芭蕾舞、劍擊和騎術等訓練,聲音上要接受傳統歌劇、聲音和發聲的訓練,這個與當時舞台設計和科技未發達有關,所以演員的發聲度要求相當高。
演員心理上,有所謂體驗與體現兩種。史氏當時也認為,這套技術未盡成熟要繼續發展、探索,但這種訓練演員的方式,已被稱為方法演技,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方法去演戲的技術。後來,史氏的其中一個學生Lee Strasberg去了美國,把這套技術帶到當地並成立了一個演員工作室,將史氏體系的特點發揚光大,比喻情緒記憶和感官記憶,把史氏提出的體現取其體驗的部分,加上他訓練的學生如占士甸、瑪麗蓮夢露、羅拔迪尼路和阿爾柏仙奴等,後來也成為了大明星,便使方法演技瘋魔了整個世界。
歸根究柢,五十年代後期至六十年代,演員的表演大多是外露,直至這班演員出現,進入了內心世界,表露出一種自我的呈現,這點非常適合當時的電影與社會。後來一直轉變,變成了一種純粹心理的探索,甚至被英國的演員嘲笑。這種方法演技,嚴格來說從來沒有在亞洲出現過,最多只是一種皮毛的東西,只是一種術語般掛在嘴邊,甚至是外行人當成了笑話,而且愈傳愈好笑。
要接受方法演技訓練,必須要找個好老師,要不容易走火入魔,因為探索的是純粹人的內心世界與個人內在的東西,千萬別誤會如羅拔迪尼路為《的士司機》的電影去了當兩個月的士司機,便是方法演技!這個只是體驗的藝術,要鑽進去,還有很多東西。要是在香港有人跟你說他以方法演技演戲,那我奉勸各位四個字:「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