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頭條新聞》的始創人施永遠──永遠走了!
消息來得很突然。去年九月四日,我還跟他一起會面。想不到,只是半年,阿施──永遠,離開了我們。
回想當晚我們的最後一次會面,談了很多香港的局勢,有一句話令我印象彌深。那時候,《頭條新聞》已經停播,阿施感慨良多,但他沒有說「為甚麼殺了我的《頭條新聞》?」而是說:」為甚麼殺了大家的《頭條新聞》?」換言之,他已把《頭條新聞》視為大眾的孩子,而不是他個人的產品。
其實,《頭條新聞》何只是大眾的孩子,更是香港的兒女,反映出香港的主流心聲,不能因為一兩宗個案就棄而殺之。
阿施另一個值得懷念的地方,就是他願意因為節目的質素而為下屬負起責任,更不會事先設限。只要節目內容符合事實、專業判斷和守則,下級可以多提建議。反觀今天,無論是政府內外,能夠為下屬頂住上級壓力的中間管理層,也許買少見少。不少人為了自保,於是層層加壓;下級要麼逆來順受,要麼另謀高就。兩者相比,更顯阿施的胸襟。
不過,他個人的升遷之路,卻不是一帆風順。在他上升為助理廣播處長的過程中,也有不少阻滯,以及不同有形和無形的壓力,但他仍堅持新聞和時事專業的原則。以報道「六四」紀念活動為例,不會有今天那麼多自我制約。
有一次,他跟我談到公務員角色的問題。他說,公務員像其他機構的員工一樣,也要按上級的要求辦事。但這不等如「聽話文化」,盲目忠誠,唯命是從;更不等如事事加碼,「去到盡」。否則,事情只會變得僵化、刻板化、機械化甚至政治化。
新聞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事業。即使把它看成是一種職業,也要講求職業道德、職業勇氣和職業智慧。阿施的專業道德和勇氣,已毋須置疑,而他的專業智慧也是值得借鏡和效法的。他不是衝鋒陷陣,也不是自我收縮,削足就履,更不是不戰而降。同時,他沒有輕視困難和壓力,但也不會因此而自我扭曲。這是最基本的自我要求。
阿施,雖然已永遠離去,但同樣永遠得到尊重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