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個星期內地和香港分別有兩份重要的報告,關乎中央和特區未來的管治工作,和兩地政局的穩定性。首先是過去星期日所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會議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向代表報告十九屆中央委員報告,回眸十八大以來的非凡十年,號召全體黨員朝著第二個百年目標努力奮。三天後(19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會面前宣讀首份施政報告,向全港市民闡述政府在未來一年的施政方針。兩個會議雖分隔北京、香港兩地進行,但兩者實有密切的關聯性。
習近平在起首時已帶出一個明確訊息:「面對香港局勢動盪變化,我們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他在其後的篇幅上更強調「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他所指出的「深層次矛盾」,其中之一就是上屆政府經常所面對公務員帶動反政府的內部矛盾。在反修例事件上,政府一方面沒有做好宣傳推廣工作。另一方面,部份公務員在政府背後不斷拖政府後腳,完全沒有履行公務員應有的政治中立。最諷刺的是,有公務員更將大量內部機密資料,如執法者的個人資料外泄,做出「吃著皇糧反政府」的行為,荒謬至極!
另外,上屆政府在新冠防疫政策上更以「無為而治」態度,管治團隊難以駕馭公務員團隊來處理問題。內地抗疫專家於今年初建議特區政府實行一次全民檢測行動,但前特首林鄭月娥以社會動員力不足為由,只可暫緩全民檢測措施,每人只派幾盒快速測試劑就當做了事情,成為國際笑話。同時,在新冠疫苗注射政策上,部份公務員更與特區政府的防疫政策背道而馳。本港近日爆出有公務員以虛假「免針紙」來避開注射疫苗的新聞,事情不是偶然性的,反映出有部份公務員帶頭破壞政府的防疫政策。
為了挽回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心,李家超在今年三月參選特首時,在參選政綱上提出引入商業企業管治模式的「績效指標」(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作為日後施政須以結果導向(result-oriented) ,能夠計算政策的推行進程,容易掌握政情的發展。從而,可以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在六個多月後的今日,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更將「以結果為目標」概念寫入施政報告內。事實上,今次施政報告與過去的不同,李家超在施政報告總結後,加上「附件」這部份,將報告內所提出的政策項目,在大部份政策上加了進度和結束日期,可讓市民對政策有了產生憧憬。
同時,李家超更抱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態度來應對公務員團隊問題,即時作出擴大範圍的改革,希望能夠解決積累已久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風氣,將存在的「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文化徹底剷除,期望塑造每位公務員都有「能做事,做成事」的心態處理政務。
最重要的是,李家超更要求公務員事務局更新《公務員守則》,要求團隊內的任何成員,不論大小,都必須恪守「愛國者治港」原則,不可做出破壞香港社會繁榮穩定,甚至國土安全的事情。
最後,李家超懷著今年二十大所講的「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精神,在宣讀施政報告時,他以堅定的語調來讀出施政報告,已向全港市民發出明確訊息,就是今屆特區政府須要懷著奮發有為和勇於面對挑戰的心態,政府所做的事須要以人民的利益為依歸,做好鞏固民心的工作。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特許測量師
林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