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行政長官在2021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推動「雙城三圈」的概念,現任行政長官李家超亦於首次立法會答問大會(7月6日)中表明「北部都會區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計劃,將會是香港發展的重要引擎」,他會「跟團隊研究採用甚麼架構作推展」,並且會「親身過問」。而作為立法會議員,加深對北部都會區的了解是應有的責任,為此,我和新民黨另位四位議員,接受了陳月明議員的邀請,在周六(7月30日)到沙頭角一帶視察。
我們拜訪了打鼓嶺鄉事委員會和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互相交流了對《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的看法,我們都同意北區有一大遍平地,發展力強,特區政府要是能好好規劃,充分利用當地珍貴的資源,將能發展活躍的「橋頭經濟」。
我們參觀了羅湖「沙嶺超級殯葬城」的地盤,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原來地盤位於山丘上,居高臨下面向羅湖商業城和周邊已發展的城市區域,怪不得內地深圳居民強烈反對香港在沙嶺興建殯葬城,皆因從他們的視野,等於他們要每天望著骨灰龕、遺體焚化爐及墳場,將心比己,相信換轉是港人也不會同意。雖然「沙嶺超級殯葬城」是早於2012年已提出的大型規劃,最後亦要大縮水(只保留靈灰安置所),希望特區政府汲取教訓,施政或做規劃時,不能只顧自己,而是需要和周邊城市溝通協調,這也是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所必要做到的。
回說沙嶺,其實前期工程已平整1.8公頃土地,即使不做超級殯葬城,該幅土地仍然充滿潛力,可以有其他用途,例如新民黨便建議在該地興建大規模安老院舍甚至是安老屋邨,以應對香港人口老化的問題。
我們亦視察了局部開放後的沙頭角,了解其發展現況。以往因為歷史及防偷渡等原因,進入沙頭角需要申請禁區紙,某程度上是窒礙了該區的發展。自從今年6月沙頭角局部開放,市民可經沙頭角碼頭乘船前往荔枝窩、吉澳及鴨洲等離島,一日遊旅行團便發展起來,可算是讓遭疫情嚴重打擊的本地旅遊業有一線生機,我們便在荔枝窩偶遇九龍城區少年警訊旅行團和其他本地遊旅行團,可見特區政府這次是做對了。難得到此一遊,我們也在地標「沙頭角之角」打卡留念,遠眺海景,體驗何謂「日出沙頭,月懸海角」。
隨後我們到荔枝窩,參觀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客家農村荔枝窩村。荔枝窩村已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馬會亦資助了香港鄉郊基金,進行園境活化,把十多間荒廢村屋翻新改裝成出租渡假屋。我們則參觀了荔校窩歷史陳列室,加深了解當年的居民生活。
總結而言,這次沙頭角之旅成果甚豐,對於我們日後討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甚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