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Garden》
近接藝術三月,SC Gallery榮幸呈現黃慧妍與王浩然的雙個展《日常即神聖》,兩位藝術家將展出從(對自我,對他人)關懷出發,展現生命存在意義及神聖時刻為主題的全新系列作品。
歷史學家提摩希·大衛·史奈德給予大家應對荒謬世代的法則,都不是需要決志、徹底改變生活的重大舉動。當中”give regularly to good cause”與”make eye contact and small talk”實是最微小的善行,釋放最直接的關懷,這些微小滙聚成支撐網絡,才可進而撬動社會改變。
被認為是觀念藝術家的黃慧妍,這次系列作品叩問當代對繪畫及色感的理解,是次展出作品,均是她完成「和諧粉彩」教程後的創作——這種療愈系正念藝術主張不需任何繪畫技術門檻,作畫以指尖或棉花棒等將乾粉彩沾到各種栽形型板(stencil plate),透過畫面組合和使用色彩覺知內在情緒起伏,在緩慢集中的「創作」過程體驗禪修對平靜心靈 的力量。《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風行國際,說明普羅大眾對念念澄明的渴求,簡易入門免卻跨越宗教藩籬,同時「高效地」集得感知日常的不凡與神聖時刻的滲透。
黃氏延續過往以「學習」探索坊間課程,作為藝術家,帶著Tom Vanderbilt在《Beginners》一書所說的「初學者的高感知度(sensory superpower)」,叩問藝術本質,調侃藝術史。她所創作的《The Garden》構圖恍如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期間的祭壇畫,呈「天國之門」形狀,在朦朧晨光所映照下花卉種類跨度與色彩組合,或參照莫奈筆下的花園。然而,植物乖巧的整齊排列,更接近黃氏創作脈落中觸及母親/養育相關議題,引用基督教常見的話語「上帝的好園丁」,彰顯培育(cultivate)和關懷(care)的神聖。
下星期,我們繼續探討王浩然的怍品。
展覽:《日常即神聖》黃慧妍,王浩然雙個展;展期:5/3至5/4;地點:SC Gallery 黃竹坑道53號英基工業大夏19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