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時代,天子祭天大家知道,但祭祀太陽神又知道否?華夏祭祀日神的牌位是大明神,沒甚麼特別,不會叫做阿波羅之類。華夏敬神源自親,神的名就如人的名,人名的雲飛就是雲飛的樣子,天神的名字就是天。不會像西洋的名,如常見的人名Vincent都要追溯到拉丁文才知道是戰勝的意思。天神叫Zeus,也叫Jupiter。
華夏神祇的名字毫不詭秘。如伏羲、神農,就是直指先賢的才德,伏羲的功績是降伏六畜(祭祀用的犧牲動物)、神農就是神於耕種的人。神的名字沒有奧義,也不會因為直呼神的名字而犯忌。
太陽日日見,祭日在春分。春分古時又稱「日中」、「日夜分」,二十四節氣之一。分,有均分之意。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太陽到達黃經零度,陽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等長,日暝對分,故曰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季始於立春,止於立夏,共九十日;立春至驚蟄四十五日,春已過半,故此春分亦有平分春季之意。
太陽是萬物之源,萬物藉陽光而生。古人祭祀日神,感謝太陽的恩賜,亦祈求來年豐收。夏商周三代時,日為百神之主。《禮記》:「祭日于壇。」唐代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清人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古代春分祭日是重要祭典,天子率朝廷文武,設日壇祭祀。上古日壇設於東郊,後設於京城,坐東朝西,祀者立於西方,向東禮拜。
朝廷祭日,民間則祭土地神和龍神。有日光而無土地及雨水,不能耕種,故此天、地與水一併祭祀。《春秋繁露‧祭義》:「君子之祭也,躬親之,致其中心之誠,盡敬潔之道,以接至尊,故鬼享之,享之如此,乃可謂之能祭。」祭祀之義,是親身感受天地神靈,理解人並非孤獨的存在。
王朝沒落,朝廷祭禮丟失,現代元首又不屑復興傳統,唯有民間代行。今年春分,我與同道舉行簡單的祭日儀式,祭品有自製桂花糕、麵包、時令生果和本地土產;也預備了蓋有金烏的糯米棗泥餅作為太陽糕。祭品雖然簡樸,唯正心誠意,行禮如初。將來華夏重新建國,會築社稷壇,元首以五色土祭社神、以五色榖祭稷,以祈五穀豐收、國泰民安。來年春分,我希望舉辦公開的社稷大祭,開放參與,延續祭禮之義。
周一刊登
陳雲
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