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又一次的「遊行」演變成極端的暴力衝擊,令人相當痛心。見到下一代在被煽動之下走出來,有機會前途盡毀,而煽動者卻全身而退,在鎂光燈下接受訪問,就更加令人氣結。你們不是說會保護年輕人嗎?為何被打被拉的都是這些被煽惑的年輕人,而煽動者往往都全身而退?是他們跑得特別快?是他們神功護體?
不是,只是他們只會在煽動中得利,要負上刑責、要衝鋒陷陣的工作,通通留給了勇武的年輕人,自己則在衝擊完後站出來,拿著大聲公裝腔作勢。的確,這些煽動者都身嬌肉貴,幾位都是專業人士,也是拿著公帑的議員,「粗重」工夫當然要假手於人。
很多人會說,年輕人不是被煽動的。的確,有一些年輕人是有理想,是自己走出來的。然而,大眾見到的,都是有預謀、有系統、有物資供應的暴力衝突,這些實際的支持就是煽惑的根源。
其實,年輕人一般都有更大的熱情,如果能導其向正確方向,對社會發展非常重要。可惜,除了有心人蓄意的煽動外,我們的政府,明顯沒有跟年輕人溝通的意欲和方式,這亦是另一個問題的根源所在。再加上長久解決不了的民生問題,將這怨恨的根種得更深更入。
我們見到,今天問責班子的每一個官員,都在這個關鍵時刻施展練了多年的隱身術,就像要跟特首劃清界線。當然,這條線,很大機會是特首累積了多年的自負與自傲而劃出來的。不過,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如果特首在政府內外還沒有找到同聲同氣的支持,就算得到誰的加持,也是徒勞無功。
年輕人說現在是時代革命,如果有留意時事的,也會知道是從台灣複製過來的。當年他們闡述了世代和時代之別,如果政府對此不清不楚,不作深入了解,以為是成年人跟年輕人的對立,那就絕無機會把社會的亂況修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