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2-07 10:00:00

正月十五偷青菜? 大灣區「鬧元宵」花款多

分享:
正月十五偷青菜? 大灣區「鬧元宵」花款多

正月十五偷青菜? 大灣區「鬧元宵」花款多

新年長假期過後,大家陸續開工,上班𢭃利市自是開心,公司上下到處喜氣洋洋。

中午與同事吃新年「第一餐」,話題離不開假期去了哪裏玩。有同事按照筆者的介紹,帶同小朋友北上遊玩,驚訝深圳有商場竟然開到凌晨兩點,遊玩設施又不用排隊,大人細路都盡興而回。

自古有說「過春節,鬧元宵」 ,雖然正月十五並非公眾假期,但同事也非常好奇在內地會怎樣歡度元宵節。
見他興致勃勃,筆者便介紹了幾個大灣區城市的特色元宵習俗,光聽到也覺得很有趣。
 

東莞:足料湯底炮製「鹹丸」 

在香港,元宵節一般吃甜湯圓,芝麻花生豆蓉等等,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樂也融融。

不過,在東莞、惠州及江門,人們所吃的湯圓是鹹味,稱為「鹹丸」,製法也與甜湯圓大不相同。鹹丸雖同樣以糯米粉和水搓成粉圓,但不會另外加入餡料。湯底是精髓所在,東莞人會加入大白菜、鹹臘腸、魷魚、五花肉。近海的江門則會加入鮮蠔、鯪魚餅、蝦米等食材,也別具風味。
 

adblk6
鹹丸重點是湯底,反映了不同城市的農耕特色。(圖片來源:東莞發布)

鹹丸重點是湯底,反映了不同城市的農耕特色。(圖片來源:東莞發布)

延伸閱讀:吃鹹湯圓 下田偷青菜 粵港澳大灣區鬧趣味元宵

佛山:行通濟、無閉翳

佛山人過元宵節,素來有「行通濟」的習俗。佛山有一句老話,「行通濟、無閉翳」,在清代乾隆年間已有流行,意即元宵節時要走過通濟橋,寓意全年諸事順利、身體健康。
 

通濟橋是佛山最早興建的一座大木橋,始建於明朝。(圖片來源:Getty)

通濟橋是佛山最早興建的一座大木橋,始建於明朝。(圖片來源:Getty)

此外,佛山人行通濟橋時,會必備一束生菜,取自「生財」的諧音,也俗稱勝意菜。在古時,行過通濟橋後, 人們會把生菜放在橋邊的土地廟拜祭供奉,期望來年「生財」。

肇慶:女士元宵合法「偷青」

在肇慶,更有「瘋狂」的元宵習俗,就是「偷青」,即偷摘青菜,已有數百年歷史。民謠道,「天青青、月明明,嫦娥引路帶我去偷青,偷得青葱人聰明,偷得生菜招財靈。」

在元宵節晚上,女士們三五成群一起到菜地「偷青」,摘到生菜寓意來年有財運,摘到葱則寓意聰明伶俐。
 

肇慶高要區和封開縣,至今仍然保留「偷青」習俗,菜農在這天會刻意劃出一小塊菜田任由人們採摘。(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肇慶高要區和封開縣,至今仍然保留「偷青」習俗,菜農在這天會刻意劃出一小塊菜田任由人們採摘。(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同事對這些元宵節的奇風異俗聽得津津有味,不禁大讚筆者是個「中國通」。

其實筆者也非「通天曉」,而是經常看「當代中國」網站,當中的「中國文化通識」「樂活灣區」欄目,以生動有趣的角度去介紹中國的習俗及好去處,知識與實用兼備。

同事隨即在手機Search一下,立即就舉起大姆指回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