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因為容易受挫,常被貼上「玻璃心」的標籤。學業壓力、職場競爭、人際關係的衝突,甚至社交媒體上的一句惡評,都可能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率上升,許多人因為一時的困境而選擇放棄生命,彷彿看不見出路,情況令人憂心。
年輕人的「玻璃心」現象,並非單純的脆弱,而是由現代社會環境造成的。在競爭激烈的時代,人們要求考上好學校、找到高薪工作、在社交媒體上展現完美人生。這種高壓環境下,一點失敗就可能被放大成「人生崩潰」,使得年輕人難以承受挫折。
矛盾的是,這些被認為「心理脆弱」的年輕人,往往同時懷抱著許多夢想。他們嚮往創業、熱愛藝術、關心社會議題,甚至夢想著改變世界,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目標。其實,他們擁有極強的生命力。他們的敏感,使他們對世界有更深的感受;他們的理想主義,讓他們願意為夢想奮鬥。
在網路時代,年輕人對即時反饋十分着緊。當現實與理想落差太大,又缺乏適當的情緒調節能力,有些人會陷入極端思維,認為「如果無法完美,不如徹底放棄」。其實,人生不是非黑即白,挫折是成長的養分,當遇到挫折時,只要記得「唯有活著,才能讓夢想存在」。
許多成功者都曾經歷低谷:J.K.羅琳在貧困中寫出《哈利波特》,馬雲曾被無數公司拒絕,Michael Jordan年輕時甚至沒有入選校隊。如果他們在失敗時選擇放棄,世界將失去這些精彩的故事。活著,才有翻盤的機會;堅持,才能讓夢想開花結果。
年輕的生命既脆弱又堅強,既敏感又充滿希望。玻璃心或許易碎,但只要不放棄,它也能在歷練中淬鍊成更堅韌的模樣。記住,活著,才能繼續做夢;堅持,才有機會讓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