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龍年,且湊熱鬧與讀者談談易經乾卦的龍。
我不懂占卜,亦不太相信占卜的功用。原因可能是上中學的時候讀了屈原的卜居,知道屈原曾在「心煩意亂,不知所從」的時候,「往見太卜鄭詹尹」問疑;但面對"To be or not to be”式的疑難,太卜亦只能叫屈原:「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決定我們怎樣行這條路的,是我們的心意;問卜只是為了行得心安一點吧了。歷史上的帝王,若真的想打仗的話,則不論占得甚麼卦,仗最終還是會打成的。
此之所以,古人學易,首重研究卦象所作的比喻,而非占辭的結論。「凶」、「吉」、「無咎」等幾個單詞,如不與卦象結合,很難引申出具體意義,與其貪一時之方便去問凶吉,不如細味卦象背後的價值取向,並以此去指導人生。有了正確的理念,我們的心意才不會出錯。孔子學易,大體上亦是這樣取態。
乾卦為易經的首卦,六爻皆陽。爻是組成卦的六條橫線,連貫的屬陽,中斷的屬陰。坤卦就是一個全陰卦。透過六爻不同的陰陽組合,形成易經的六十四卦。屯卦為,蒙卦為。易經的主要內容,就是為卦與爻作註釋。
乾卦以龍的成長作比喻,其六爻分別為:(一)潛龍勿用;(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四)或躍在淵,無咎;(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六)亢龍有悔。由於乾卦是全陽卦,卦辭以「群龍無首,吉」作總結。
由於專欄的篇幅有限,本文先談談我對首爻「潛龍勿用」的理解。
龍是中國文化裡至高無上的神獸,只有皇帝才可以用龍作象徵。因此,稱得上龍的話,遲早會飛黃騰達,掌有權勢,可以呼風喚雨。但即使是龍,在成長的初段,也只能選擇做一條潛龍,藏於深淵,不為人所見。
不為人所見,才能減少受外力干擾的機會,默默地進行修練,待成長起來之後,再成大用。若然未能「戒急、用忍」,太早展露實力,顯出對其他人的潛在威脅,很容易被人加害。所以潛藏還可以起保護作用。
因此,做人亦應有自知之明,要懂得評估自己的實力,在羽毛未豐之前,最好隱藏自己的實力,做一條潛在深淵的龍。
此外,「勿用」才能把力量積累起來,將來才可以一鼓作氣,一鳴驚人。太早把精力外洩,不但不利於聚力進行內修,還可能招來挫折,令自己失去銳氣。
再者,世上好的機會不多,「勿用」才能保存實力,時機真的來到的時候,就不會措手不及。因此,等待時機得以「勿用」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