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是十二生肖之一,所以兔在香港該是無人不識;只是香港人對兔的認識,可謂極其混雜;有來自民間傳說的,也有來自成語故事的;反而較少是來自真正作為生物一個物種的兔。
傳說中,嫦娥在月亮上是有一隻兔子陪伴著她的。這隻月兔還協助嫦娥搗藥。類似的故事在朝鮮的傳說中也有。小時候,唱過一首朝鮮民謠叫做「小白船」。歌詞至今我還記得:「藍藍的天空銀河裏,有隻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樹,白兔在遊玩……」那時候,我心目中的兔子與其他小動物不一樣,總覺得牠特別純潔,特別有靈性,否則怎會升天,還可以在月亮上遊玩?
後來,又聽到龜兔賽跑的故事,發現兔子原來會忘了初心,漫無目的地亂跑。結果,烏龜慢慢爬也比兔子更快到達目的地。隨後,又接觸到成語「守株待兔」,又發覺兔子竟會「盲摸摸」亂跑,撞樹而死,實在太過魯莽。
不過,以上有關兔子的描述,只出現在人類文明的文化藝術之中,而不是出現在自然界的物種。前者是人文兔,後者是生物兔。前者雖源於後者,但人往往會為了方便比喻,扭曲生物兔的本性。我們不宜把人文兔的特性强加在生物兔身上。
在自然界,兔子當然跑得比烏龜快,兔子亦不會無緣無故亂跑。兔子跑的時候應該目標明確,要不是為了覓食,要不是為了逃命,否則不會隨便浪費體力。兔子日間藏在地洞裏,靜若處子,以養精蓄銳;晚間才出來覓食,行動迅速,反應靈活,所以有「動如脫兔」一說。
在紀錄片中,我見野兔出動前都非常謹慎。牠會先伸頭出穴張望四周環境,然後會立即縮頭回洞內。這樣張望幾次,確保洞外安全後,牠們才會離開洞穴,一點也不會魯莽。所以我不相信行事這麼小心的兔子會有撞樹的機會。
中國人說「狡兔有三窟」,在現實世界,兔子的洞穴皆有隧道網絡互相連接,有需要可以隨時轉換出口。那些不願意開多幾個出口的兔子,相信遲早會給狐狸吃掉,剩下來的,都是勤於多開幾個洞口的兔子。
兔子的適應能力很强,甚麼都食,有草食草,沒有草,地根與樹皮都可以食。最驚人的是,牠們若是真的餓起上來,連同伴的屍體也可以食。所以,地球上無論哪處地方都可以找到兔子的蹤影。
兔子的繁殖能力很强,牠們出生4至5個月就已經性成熟,懷孕一個月就可以生產,每胎可以生2至8隻。澳洲本來沒有兔子,1859年,有人從歐洲帶來24隻家兔,5隻野兔;到1926年,這29隻兔子竟繁衍至100多億隻。澳洲的很多原生動物也因缺乏青草而差點沒法生存下去,於澳洲人而言,今次不是養虎為患,而變成養兔為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