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10-23 06:00:00

當我們明白自己如此被愛

分享:

愛一個人,有很多方法,其中一種,是令對方找回自我價值。

電影《解憂雜貨店》內的老闆,因為一個小小的收信與回信的舉動,泛起了無遠弗屆的漣漪,令陌生人連繫在一起,也跨越了年代與時空。究竟,這是一種怎樣的愛?

不只是善念,不獨是鼓勵,而是對每個人自我價值的肯定。例如鬱鬱不得志的音樂人,因為收到回信而堅持夢想。在孤兒院唱歌令他找回自己,也因此有了後來奮身救人,展現大愛的一幕。被救的小孩的姐姐,因為目睹這一幕而感到被珍惜,於是以此安慰自尋短見的朋友。自殺者因此知道,自己不但沒有被生母遺棄,更是媽媽眼中的瑰寶,於是重新做人......就連對那個想拿100分的男孩,老闆都是拐了個彎告訴他,做自己就夠,你。已。夠。好。了。

然而,電影沒有交代,也最耐人尋味的是,究竟老闆為甚麼要給人回信,為人解憂?

臨終想起的,總是最重要的人。當年願意紆尊降貴跟他這個下人私奔的富家女,這一刻乍現眼前,聽着他憶述幫人分憂的經過。由後生到老,他總是為別人設想。當年自願在私奔的關係中離場,搞不好是認為女人值得擁有更好的。也搞不好,是自尊心作祟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女人。

回頭已是百年身,寫信,讓他為這個平凡的小店,平凡的自己,找回價值。也令他愈發希望告訴後來者,其實你們都值得更好。陰差陽錯,大部分來信的人,竟都是富家女後來創立的「丸光園」孤兒院內的孩子。冥冥中如此跟最愛重新微妙地連繫上,牽連一生一世,甚至超越時間與生死,是命運給他最大的肯定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