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7-05 06:00:00

直播與真相

分享:

世界盃期間,捱夜睇波的結果是眼圈暗黑;毋須認證,走在街上已知是球迷一名。半夜兩點開波,90分鐘分出高下,也要踢到近凌晨四時;倘是激(悶)戰連場,連同互射12碼,凌晨五時關機已是最低消費。小睡一小時出門上班,四年一次,辛苦也就那四個星期,也是值得。


捱更抵夜,為的是不必待明早看二手戰果,坐在電視機前便可現場一樣觀戰。這必須感謝科技發明,上了年紀的巿民可能仍會記得,六十年代要看世界盃奧運會,除了飛到現場,便只能等待翌日甚或隔幾天的新聞片段。個人的經歷,第一次在電視上看人造衛星現場直播是1969年人類登陸月球。那是香港時間上午,月球傳來的畫面儘管粗糙不堪,但那種全球同步觀看一件大事的發生,事隔快半世紀,依然震撼。


進入七十年代,人造衛星直播開始多見,1974年西德對荷蘭世界盃決賽,整座大廈都聽到何鑑江的評述聲音;其實早前兩年的慕尼黑奧運,直播已是普及。多年後加入傳媒行業,聽老前輩講舊事,原來當年的國際新聞照片,不是像今天那樣,在自己桌上電腦就能下載幾分鐘前發生的世界大事照片,而是請同事專程跑一趟灣仔水星大廈,到國際通訊社拿取已經沖曬出來的黑白照片。往往見報之時,已是一天或兩天前的舊事。


科技普及帶來更多的現場直播,受眾可以據此自行判斷;捏造事實和道聽塗說hearsay從此沒有巿場,因為真相便是發生在你我他都能看到的直播之中。這幾天,泰國一批少年足球員洞穴「探險」失蹤,周一晚發現全部奇蹟生存,現在是爭分奪秒把洞穴積水抽走,及早救出這13人。打開智能手機,社交媒體上,歐美主要傳媒都有事件的網上直播:鏡頭對着救援隊,全球幾萬人一同觀看。比起人造衛星電視直播,那是另一種的進步。

adblk6


無論是世盃的門前手球抑或政治的改朝換代、敘利亞的生靈塗炭還是特朗普的狂言囈語,直播一眼就能看清是非黑白。隨着科技飛躍發展,人們眼睛愈來愈雪亮,要搞蒙騙民眾這一套,愈來愈難於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