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四年前來台北的同光同志長老教會服事後不久,我便有幸有機會被介紹認識一位紀錄片導演,他的名字是盧盈良,我習慣稱他作小良導演。我之能夠認識他是因為當時同光的一位肢體有一意念想怕一部關於同光創辦人楊雅惠牧師的電影,於是便找來這位與她共事過的小良導演合作。這樣因緣際會我便認識了他。他後來真的答應擔當此重任,原因是由於他看過楊雅惠牧師的傳記而深受感動,並且積極來與我們同光溝通,在排除不少困難(如來同光拍攝時可能會引起不想入鏡頭的肢體的反對等)後,他毅然進入了拍攝的階段。在經過思考後,他把片名從原來的「先驅者」(The Pioneers)改為「牧者」(The Shepherds)。拍攝的主要對象主要是三位,一位是曾與楊雅惠牧師共事過的曾恕敏牧師(他是台灣首位出櫃的男同志牧師),另一位是在同光曾作幹事但在台灣同志運動參與頗積極的陳小恩,而第三位便是作為承接同光教會牧職而飄洋過海的我。因為他認為我們這三位便是代表傳承揚雅惠牧師精神的代言人。這樣,在經過四年來小良導演的全情投入,並尋找資金來拍攝的情況下,影片終於從15分鐘版本,到25分鐘版本,到現在的一小時版本,還預備了一個打算在電影院放映的70分鐘版本(這個還要視乎情況和機緣看能否成事)。去年在香港第十屆華語紀錄片節
中曾放映過15分鐘的版本。本片短片也曾在2016年被選上為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作品。
在拍攝完畢後,我和內子與小良導演也成為好友,期間我們也談到他對此紀錄片的感想,其中以他希望此片能成為社會運動的一部份最令我信服,他想讓更多人看見同志信徒與牧者,包括對同志友善的教會人士,他們是如何面對艱難地爭取平權而在風雨中上路。
與此同時,他也把此片投在台灣及世界各地的電影節中,盼望可以得到回應。結果,此片陸續在不同地區獲奬,如美國線上獨立影展(IndieFEST)、入圍澳洲雪梨世界電影節影片、獲得捷克國際獨立影展紀錄片類最佳紀錄片奬、入選費城獨立電影獎等。最近,更在台灣本地最資深的一個電影展,第四十屆金穗奬中獲得一般組最佳紀錄片獎。當然,對他來說獲奬與否可能他是以平常心視之,但此片能夠獲奬卻實在對小良導演來說是有莫大的鼓舞作用。未來日子,此片或許能在其他電影展中繼續得到肯定,但能否在香港放映還是要看機緣。不管怎樣,但願上天(上主)不辜負有心人所作的一切,更願同志牧者和信徒在平權運動中有永不放棄的精神。
(註:本紀錄片的一小時版本現正在台灣各地區輪流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