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我在拆禮物日參與了一個speed dating聚會,卻在活動進行途中突然決定要離開。邀我前來的朋友美人K在詫異與驚疑間力勸我留低,但我以身體不適、忽然頭痛欲裂等託詞婉拒了。臨離開前,瞧到我原定的下一個「談話對象」面色難看之極,也許我這唐突舉動實在太沒禮貌了,甚至有傷害別人自尊之嫌。但實在沒辦法跟他解釋,我的離開並非針對他,只是實在受不了這低氣壓環境罷了。
像逃兵般逃離了現場,我隻身走在假日的中環街上,在名店林立,品味奢華的櫥窗前,回想起剛才不到一小時的聚會經歷,也反思起自己因何會與這種speed dating格格不入。我無意貶低這類交友活動,也真心相信大部分參與活動的朋友是認真地找個伴,是既有誠意也肯付出的。問題只是,要令男女雙方從一對陌生人發展成為互相感興趣的準戀人,我覺得speed dating好像還欠缺一點甚麼。
而缺少了的一點甚麼,思前想後,相信就是一個曖昧試探的過程了。渴望愛情的男女大概都喜歡看愛情電影吧,而在典型愛情片裡,最精彩的段落通常都在哪裡?不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一刻,也絕不會是男女主角在一起後憂柴憂米的日子,而是兩人從相遇到認識,從暗生情愫到互相試探的階段。這段落故事通常最好看,因為有這段時期的互動,愛情才有機會生根,往後二人能否開花結果,是否會愛得海枯石爛,故事如此講下去才有說服力。
以這道理回說speed dating,它缺少了的,恐怕就是這個曖昧試探階段了。當大家都忙於評比,要爭取機會,便惟有以張揚取代含蓄,卻沒想到這樣做會大大壓縮可以讓人想像的空間。
愛情是需要空間的,它需要一個想像的空間才會生根發芽,奪走了它,speed dating能提供的土壤便變得淺薄,待聖誕過後寒風吹起,恐怕不會剩低甚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