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個童話故事,但落難女皇流浪記卻是同樣的驚險萬分,劇情緊湊,最終大團圓結局。與童話故事不同,就是這是真人真事。
今天維多利亞女皇像置於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一角,靜享著由英國百多年建立的香港繁榮。公園兩邊都是香港年輕人熱愛的足球場,前面的小路比較寬闊,可是過路人看也不會多看一眼。銅像本身確實是殖民地統治的象徵,但這也成為歷史的回憶,不少在此留下了身影。
維多利亞女皇像搬到維多利亞公園是光復香港後的事,自1896年起在中環皇后像廣場上豎立,為慶祝維多利亞女皇在位的金禧(即50年)紀念而鑄造,並放置在拱亭座之上。除了維多利亞女皇像外,英國不少皇室成員的銅像也豎立在皇后像廣場上,包括英皇愛德華七世及喬治五世的銅像。
1941年日軍侵略香港,英軍、義勇軍等奮力抵抗18日後最終失守,香港在聖誕日淪陷,日軍全面管治香港。由於戰時金屬原料、燃料皆缺,日本為了維持戰鬥力,將所有民間物資轉為軍用物資,當時日本社會甚至發起「獻銅運動」。是為日佔的香港,獻銅分子亦將香港不少銅像拆除,並運往日本充作軍備原料。
位於皇后像廣場的維多利亞女皇坐像隨著香港淪陷被日軍接收,變成日軍的軍需物資,被徵收和拆毁,只留下銅像的地基,地基處張貼了1942年2月就職的香港佔領地總督磯谷廉介起草的《告諭》。維多利亞女皇坐像,連同皇室成員或殖民地官員的銅像一起落難,後者大多數已經散失,就只有滙豐銀行的一對銅獅──史提芬和施迪,陪伴著維多利亞女皇的坐像。
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日軍投降。戰後,維多利亞女皇銅像安靜地坐在東京的倉庫內,史提芬和施迪亦無大礙,雖然史提芬左臀有不少彈孔,但仍然顯出張口怒吼的神情,最後由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命令下運回香港,維多利亞女皇銅像於是重置在維多利亞公園至今,而史提芬和施迪連同在橫濱碼頭倉庫發現的滙豐銀行大班昃臣的銅像一併交還滙豐銀行,並豎立在皇后像廣場的原址上。
雖然重置維多利亞女皇銅像沒有盛大的儀式,但不少人每年七一走過維園的維多利亞女皇銅像前時,心中都會莫名其妙的響起一段鼓聲,之後一齊唱:「God save our gracious Queen, Long live our noble Queen, God save the Qu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