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10-10 05:00:00

葬禮進行曲

分享:

以往在很多香港人心目中,說起法國,第一時間只能聯想到奢侈品牌LV、 Chanel、Hermés。這並不是想表達港人只顧物質享受,思想貧乏。只因生活太安逸,所有事情看似理所當然。當這四個多月大家覺醒起來,社交媒體的貼圖會出現法國大革命的名畫《自由引導人民》;未有《願榮光歸香港》創作前,大眾會喊破喉嚨地唱音樂劇《孤星淚》中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對於示威者的抗爭行為,時事評論及政客總愛拿黃背心運動比較分析。看來所有元素都很有法國味道。
 

在巴黎榮軍院舉行的遺體告別儀式。

在巴黎榮軍院舉行的遺體告別儀式。

上月底前法國總統希拉克逝世,新聞片段展示9月29日遺體告別儀式前,在榮譽軍人院廣場上,希拉克當年的警衛們抬著靈柩一步一步邁入榮軍院。雖然螢幕上的片段只有幾秒,但畫面裏清晰聽到儀將隊正奏著波蘭作曲家蕭邦的葬禮進行曲。你可能奇怪,為何法國總統告別禮會奏上波蘭作曲家音樂?
 

蕭邦

蕭邦

蕭邦的輝煌創作階段都在法國,居住於巴黎以南250公里的諾昂維克,而葬禮進行曲就在這兒完成。這首進行曲其實是蕭邦二號鋼琴奏鳴曲中的第三樂章,而靈感則來自於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作品26。整個法國大革命都影響著貝多芬的創新意念,當時把一個葬禮進行曲創作於奏鳴曲中是不尋常的處理,但40年後得到蕭邦傳承。據歷史學家翻查蕭邦生活紀錄,每當他彈奏自己寫的葬禮進行曲後,在那一天餘下時間他就堅決不再碰琴了,可想而知這曲子的感染力多麼大。自二十世紀以來許多國家元首的喪禮上都選用了蕭邦的葬禮進行曲,包括約翰甘迺迪和史太林。結論,管你是民主領袖還是獨裁者,送你最後一程倒是同一段音樂。音樂實現了法國國家的格言:自由、平等、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