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12-09 04:30:22
日報

認購不足 基建債券須謀逆轉勝

分享:
 基建債券

認購不足 基建債券須謀逆轉勝

上周出席大學校長餞別宴,傳媒人三句不離本行,話題離不開時事。適值基建債券剛好公布結果,大家都對今次發債不足額認購原因頗感意外,有想認購而沒有入紙者呼好彩,避過可能破底的憂慮。

論者坦言,基建債券認購額低於擬發行量,對庫房預計收入影響有限,更重要是香港作為金融中心,政府向公眾進行的融資項目受挫的原因和各種影響。

融資及息率是商界當前最關心的議題之一,為何連政府發債都會不足額呢?綜合各人意見有幾個可能。最直接是息口近期變化不定,特別是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鮑威爾在截止前突然「放鷹」,或者影響市場情緒。由此引伸債券息率或設計未能應對利率走勢飄忽的客觀環境呢?

另一個原因,是在債券申請結束前不久,政府公布財赤遠高於預期,引起市場關注,為市場信心帶來震盪。

從商業性角度,是政府賣債倚賴外界金融機構,特別是有龐大銷售網絡的銀行。然而,債券在2手市場直接交易,與銀行產品存在某種競爭。倚賴金融機構網絡推售,過份被動。

還有一個可能,關乎公眾對基建債券的認知,包括用途和條款未必理解。過去多年政府發行不少債券如銀債、綠債,公眾較易理解。今年機管局發行的3跑債同樣用於基建。看見機場人頭湧湧,買機票要徵費,融資起跑道對公眾來說似乎是不會賠本的生意,至於用作基建的債款又是如何,公眾有多少理解呢,不妨做個調研了解一下。

adblk7

政府推出的金融工具除了達致融資目標,同時還產生巨大的倡導作用。盈富基金的推出,開啟了金融掛鈎工具(ETF)的普及。領展(滙)的發行,刺激了房產基金的興趣,說明這類計劃可以達致的金融教育功能可以非常巨大。

為了增加市民對養老資源的規劃,政府推出年金計劃,當時因為與銀行生意間接競爭,初期被指反應冷淡。但經過調整和宣傳後,年金概念普遍為社會接受,官方產品不單贏來忠心捧場客,大大紓緩公帑承受福利的負擔;同時為銀行保險界開拓了新的產品市場,創造了公私雙贏,成為逆轉勝的好例子。今次基建債券認購不足,要做的是好好檢討,查找值得優化的地方,以化失敗為成功作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