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4-23 06:00:00

身為編者與讀者的吐槽

分享:

除了在這裡一周亂寫一篇關於時裝文字外,我的正職其實是一本時裝雜誌的小編,還要是實體每月出版那種;以前未有互聯網的年代,時裝雜誌的確是獲取時裝資訊的重要渠道,而家?所有資訊都瞬間可達,做實體雜誌的理由到底是甚麼?

撰文:Carman Chan
 

以前我會買的時裝雜誌很多,《The Face》、《i-D》、《Dazed》、《Self Service》……今日還會買的三隻手指數得完,我成日都想問,會實牙實齒掏腰包買雜誌看的那些讀者,不是行內相關人士或行家,而是無瘌無掕單純喜愛時裝的人,為甚麼還會買時裝雜誌?如果沒有靚到曉飛的visual、獨特的排版、深入的報道及訪問等等,作為一名正常讀者,買本雜誌返屋企都會嫌阻掟,但要做到上述的質素,根本自己連邊都沾不上,成日覺得自己呃飯食,甚至連這裡,我也時不時覺得自己其實月復月年復年的呃稿費。
 

《Vestoj》、《1 Granary》是我仍然會買的時裝雜誌。 《Dazed & Confused》
的創辦人Jefferson Hack。 Francis Ford Coppola。 1998年第46期的《Dazed》,義肢運動員作封面,質疑甚麼是時尚。

人有時需要否定自己
導演哥普拉說過一句話非常中我心,「I don’t think there’s any artist of any value who doesn’t doubt what they’re doing」,不是自抬身價想自許artist,我沒那麼噁心,而是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人生不同階段或時期,對自己做的事不那麼確定,反覆質疑或否定自己,只不過我份人比較多這些時刻。個腦唔夠RAM,手腳也慢,生產力促進局應該拿我去做研究,反面教材嗰隻,應該可以有好多進步空間。


一早不需要旁人肯定
雖則說連身為讀者的我,都不會買身為編者的我做的雜誌,但我工作的雜誌仝人,卻是非常熱血想做一本出色雜誌的,主觀意願有了,客觀掣肘卻多到三日三夜說不完,不夠人手不夠資源不夠……的理由,造成不夠的結果。首先不夠的就是自己,我的不夠是膽子、腦子,覺得自己I don’t belong,資源錯置,老實說,成日有遞信的衝動(腦海另一把聲音說:Just do it already!Ugh!)。

看到Jefferson Hack最近在1granary有篇專訪,他說:「What I learned really early on was the idea of not waiting for other people’s permission.」我做了幾十年人,卻學來學去學不懂。完。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