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15090820_f4.jpg?itok=jwEL33kc×tamp=1738892894)
新年伊始,未知各位跑友們定下了甚麼目標呢?孖九就藉著除夕和元旦幾日假期,一口氣讀了兩本關於跑步的書籍「進補」,為今年跑季作準備。這兩本書的訊息大大改變了孖九的訓練方法和對跑步的看法,故在此分享,希望對大家都有幫助。
(1)《80/20 Running》(圖)
跑友們最常犯的錯誤,是嫌跑得太慢沒有滿足感,但又嫌跑得太快太過辛苦,結果大部分的訓練都停留在不快不慢的區域。作者Matt Fitzgerald在書中引用了多個科學研究,解釋這種但求「自我感覺良好」的訓練方法不單只缺乏系統,而且事倍功半。
Fitzgerald指出,假如要在5公里、10公里還是馬拉松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關鍵在於花8成的時間慢跑、2成時間快跑。換言之,想跑得更快的跑手,首先要學懂跑得更慢。這種聽起來不合邏輯的理論有何根據,就留待大家自行開卷找答案。
Fitzgerald善於用淺白的語言,解釋複雜的概念,是孖九非常欣賞的作家之一。他寫過多本關於耐力運動的作品,《80/20 Running》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Iron War》和《How Bad Do You Want It?》兩部出色的報告文學。
(2)《Training Essentials for Ultrarunning》
假如Fitzgerald的難處是利用科學向跑手們解釋慢跑的重要性,那麼《Training Essentials for Ultrarunning》的作者Jason Koop所面對的考驗就更大。雖然跑步的研究俯拾皆是,但與超級馬拉松直接有關的卻少之又少。
超級馬拉松的距離不單比42公里長,而且大部分是在高低起伏的山路中進行,每場比賽的賽道又截然不同,跑手們應如何衡量自己的表現呢?身體在移動10小時、20小時,甚至30小時的時候,消化系統又有何反應呢?Koop是經驗豐富的單車和三項鐵人教練,但當他在2000年初接觸到超級馬拉松的時候卻無從入手。於是他摸著石頭過河,花了逾10年時間建立了一套為超馬跑手而設的訓練系統,這本書是Koop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