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損人不利己 美國拖累全世界
美國向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徵收關稅,連對美貿易沒有順差的國家也不放過,最低亦得徵10%的關稅。特朗普以為徵收高關稅可帶來龐大的財政收入,令美國有條件減收企業利得稅與個人入息稅。這樣,經濟就會蓬勃發展起來,美國的企業與國民都會分到一杯羹。
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是:加關稅後,外國的產品一樣會源源不絕地運來美國,仍會繼續為爭取美國市場而不斷壓縮成本。可是,特朗普在訂定關稅的比率時,並沒有考慮出口國的承擔能力問題;而是誰對美國的出口多,就向誰徵收更高的關稅。結果,有些承擔不起的國家,根本沒有條件減價,關稅重擔最終只會落在美國消費者的肩上。
如果美國消費者亦負擔不起,他們就只好減少購買外國貨。問題是美國的製造業根本沒有能力填補這個空缺。結果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將被逼下降,而特朗普亦無法收到預算中那麼多的關稅。
由於特朗普專針對那些輸美貨品多的國家徵收高關稅,而輸美商品多正好代表美國人對這類商品需求很大。特朗普今次真是精準打擊美國人最需要的商品,民眾發現自己平時買得最多的商品,將會被徵收高關稅,於是提前去市場搜購,把超市貨架上的貨品搶購一空。以致來貨未加價,零售商已因供不應求而提前加價。
現在看來,美國的通脹已無可避免,只是今次通脹並非由經濟增長所帶動,而是由關稅增加所造成。結果是物價上升速度比國民收入增長的速度還要快,老百姓對此當然是極為不滿。所以,近日美國各地都爆發反特朗普與馬斯克的示威,聲勢愈來愈浩大。
特朗普加關稅的另一個目標,是要把製造業帶回美國。問題是美國已沒有讓製造業可以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企業不願投資,工人不願做,難道由美國政府自己一手包辦?
投資者對特朗普狂加關稅的做法並不認同,美股近日的表現就是最好的證明。市場預期,美國加關稅後,其他國家一定會以牙還牙,令到原先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受到嚴重破壞,做生意的成本將會大幅增加,經濟前景很難樂觀。
歷史上,美國在1828年與1930年都試過狂加關稅,結果都是引致經濟嚴重衰退,得不償失。上兩次美國的國運尚處於上升階段,自我修復的能力比較強;但今次美國的國運已進入下降軌,很多老大難的問題都已積重難返。特朗普上台後,雖着令馬斯克嘗試去處理,但效果並不明顯,令馬斯克也有點心灰意冷。據說,馬斯克最快會在今年5月底離職。如果這是真的,特朗普的團隊將失去一員猛將,他的宏願將更加難以達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