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碳排放」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標。近十年的數據顯示,香港的碳排放量已在2014年達至峰值,2022年本地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總量較2014年更下降約24%,減碳成果有目共睹。
減碳的關鍵 能源轉型
正如理財既要開源也要節流,減碳的方式同樣需要多管齊下。
享有「亞洲電動車之父」稱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教授在早前一個論壇上就提出,實現「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其中的關鍵是能源轉型。即是向低碳化、智能化、電氣化及氫能轉型。
由電動化到智能化 、網聯化
汽車往往被認為污染,但其實車也可以很環保。近年來港府落力推廣電動車的普及,2023年全港私家車銷售量中,電動車數量已超過汽油車,約65%。陳教授表示,推廣電動車需要加強各部門和行業之間的協調合作,香港還需充分利用其國際化地位及聲譽,聯通國際,例如在電動車認證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數據顯示,本港溫室氣體最主要的排放仍來源於電力,約佔63%。據悉,目前已有電力公司逐步調整燃料組合,以減少煤炭的使用比例;同時考慮建設液化天然氣站、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等;另一方面提供相應的服務與資助,鼓勵用戶安裝節能設備,從供給端到需求端實行「換、增、補」三步曲,減少發電產生的碳排放。
綠色建築 智慧城市的基石
據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WorldGBC)的數據顯示,目前建築物碳排放佔全球能源相關總碳排放量的39%,其中運營期碳排放量佔28%,其餘11%為建造期的碳排量。作為密集型城市,香港建築工程的綠色轉型需要從設計、建築技術、項目及環境互動管理,施工期以清潔能源為日常建築設備的能源供給,以至低碳物料等,環環緊扣,進一步數碼化、數據化、電動化,以達至減碳的目標。
上述行業的低碳轉型只屬冰山一角,香港的零碳之路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協作。早前,團結香港基金就舉辦一場「綠色創科論壇」,匯集來自電力、建築、電動車、家族辦公室及人才發展等領域的業界人士與專家,深入探討碳中和目標下,香港各行業現狀及未來的挑戰與機遇。感興趣的朋友可按此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