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香港報壇有「三生」:靈簫生、筆聊生和怡紅生,三位都是著名報人,又是名小說家,並稱「三生」。五十年代「三生」在多份報紙寫小說,賺到盤滿缽滿,故有「三生分銀」之說。
昔日香港報紙副刊多以小說吸客,全盛時期幾乎每家報紙都有小說版,作家陣容鼎盛,不少作家為了揾食用不同筆名在多分報紙寫稿,也有一兩個人合作用不同筆名包了整個小說版來寫。現今在報紙寫專欄多以「實名制」,以示文責自負,以前寫稿十之八九是「虛名制」,但虛名也得改過特別的筆名讓讀者留下印象。一段時期,不少作者喜歡用「XX生」做筆名,其中最有名的「三生」就是「靈簫生」、「筆聊生」和「怡紅生」。吾生也晚,與「三生」無緣,七十年代入《成報》做記者時,常常聽到老一輩同事講「筆聊生」和「怡紅生」的故事。筆聊、怡紅兩生先後在《成報》任職,是老闆何文法的愛將,兩人同時是《成報》主力寫手,文章很「擔紙」(增加報紙銷量)。筆聊生在《成報》任編輯多年,既編新聞,也寫社評,兼寫小說,他寫的《新濟公傳》很受讀者歡迎。
三生之中,各有千秋,靈簫生和怡紅生寫過多部小說,但以在報壇成就論,筆聊生最有成就。筆聊生乃大名鼎鼎的陳霞子,他出身寒微,在廣州時是補鞋學徒,艱苦奮鬥自學成功,後來加入廣州報紙工作。來港後服務過幾家報館,五十年代加入《成報》。他離開《成報》之後創辦《晶報》,照搬《成報》的成功路數,禮聘名家寫小說,他本人親自撰寫社論,沒多久《晶報》便一紙風行 ,是左派最暢銷的報紙,一度威脅當年全港銷量最高的《成報》。陳霞子的社論莊諧並重,對國共問題分析獨到,寓居美國的李宗仁(曾位居國民政府代總統),經常收到秘書程思遠從香港寄去的《晶報》社論。1965年10月李宗仁返大陸定居,事件很轟動,北京安排李宗仁見中外記者,李宗仁指明要見陳霞子,他見到陳霞子時說:「陳社長啊,你的社論我天天讀,我之回國,你的社論也起了影響。」
「三生」另一生靈簫生,原名衛春秋,1933年已為《天光報》寫鴛鴦蝴蝶派文言小說。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靈簫生創辦一份以刊登小說為主的小報《春秋》,1958年擔任小報《靈簫》主編。靈簫生著作甚豐,其中以《海角紅樓》系列最受歡迎,曾改編為電影。
怡紅生原名余寄萍,戰前已用「怡紅生」筆名寫愛情小說,二次大戰結束後任《真欄日報》總編輯,並長期為各報寫連載小說,他的多部小說改編成電影。余寄萍五十年代入《成報》任港聞編輯,兼寫副刊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