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1-21 10:00:00

香港「賀歲片」歷史演變 賀歲檔最高票房是哪一部?

分享:
香港「賀歲片」歷史演變 賀歲檔最高票房是哪一部?

香港「賀歲片」歷史演變 賀歲檔最高票房是哪一部?

送龍迎蛇,隨着農曆新年到來,準備與親友相互登門拜年之外,進戲院觀賞「賀歲片」已成為香港人不可或缺的新春節目之一,尤以喜劇最受歡迎,充滿熱鬧的過年氣氛、笑聲不斷。你最愛哪一部賀歲片?每年都要電視翻看的《家有囍事》、人品好自然品牌好的《嚦咕嚦咕新年財》,還是同樣渴望一夜暴富的《富貴逼人》?

既然說明「賀歲」,顧名思義要有「慶賀」的成分,人人以喜慶心情迎接新年。早年香港並沒有把農曆新年檔期上映的電影,刻意界定成「賀歲片」一詞。根據《香港電影史話》的記載,香港第一部港產賀歲片是1937年2月13日上映的《花開富貴》。雖然這部喜劇電影打破了當時的票房記錄,但「賀歲片」要成為香港電影的風潮,就要數到1970年代。

adblk6
雖然《花開富貴》沒有標榜為「賀歲片」,但宣傳廣告用上「恭賀新禧」等字眼,劇情亦跟過年有關,被認可成為香港首部「賀歲片」。(圖片來源:Bendi News)

雖然《花開富貴》沒有標榜為「賀歲片」,但宣傳廣告用上「恭賀新禧」等字眼,劇情亦跟過年有關,被認可成為香港首部「賀歲片」。(圖片來源:Bendi News)

【《半斤八兩》開啟賀歲檔 卻非農曆年首映?】

不說不知,被電影界認為開啟賀歲片年代,由許冠傑、許冠英、許冠文演出的《半斤八兩》並非於農曆新年首映,而是在1976年12月16日上映。由於電影票房大破紀錄,片商紛紛投資開拍喜劇。1981年1月,許氏兄弟作品《摩登保鏢》再次刷新香港票房紀錄。1982年新藝城作品《最佳拍檔》首集不單止以2,600多萬元打破票房紀錄,入場人次更高達200多萬,至2024年電影《破·地獄》上映才被打破。其後,嘉禾開拍《五福星》系列、德寶《富貴逼人》系列,到1990年代《家有囍事》系列,都成為香港家傳戶曉的經典喜劇。
 

1970至1980年代,許冠傑、許冠英、許冠文三兄弟領銜主演的電影多次刷新票房紀錄,正式開啟拍攝賀歲片的時代。(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1970至1980年代,許冠傑、許冠英、許冠文三兄弟領銜主演的電影多次刷新票房紀錄,正式開啟拍攝賀歲片的時代。(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雖然有評論認為賀歲片總是吵吵鬧鬧,略帶「無厘頭」的不合理情節,如《家有囍事》周星馳角色所患的「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身機能失調症」,還有「醉拳甘迺迪」一詞,但都會令觀眾捧腹大笑,加上電影雲集當紅明星,自然容易賺得盆滿缽滿。

在1980至90年代,賀歲檔恍如豪華觀影盛宴,帶有喜劇成分的明星級動作片亦加入戰團,例如1991年有成龍《飛鷹計劃》及周潤發《縱橫四海》,再加上周星馳《整蠱專家》,形成農曆新年「雙周一成」(周潤發、周星馳、成龍)的陣容。

1999年,周星馳自導自演的賀歲片《喜劇之王》收逾2,900萬港元,勇奪該年賀歲檔電影首位。(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2023年,黃子華、王丹妮等主演的律政電影《毒舌大狀》收1.15億港元票房,撇除通脹因素,是至今香港史上賀歲檔最高票房電影。(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中港合拍片成趨勢 賀歲片走向大製作】

除了本地製作的港產片,迎合華人市場的中港合拍賀歲片亦愈來愈多。根據《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早於1982年1月21日,由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上映,是國家改革開放後首套在港上映的香港與內地合拍片,這部電影總收逾1,600萬港元,位居1982年賀歲片第三名。2003年6月香港與內地簽署CEPA後,合拍片數量大幅增加,製作更加龐大,大量視覺特效融入賀歲喜劇裏面。例如周星馳執導作品《長江7號》(2008年)、《西遊·降魔篇》(2013年)、《美人魚》(2016年)及《西遊伏妖篇》(2017年),全屬中港合拍片,而且全部均勇奪該年度的賀歲票房冠軍。
 

香港地方志中心製作專題影片,為大眾講解新春節慶習俗,以及其他香港的歷史故事。

香港地方志中心製作專題影片,為大眾講解新春節慶習俗,以及其他香港的歷史故事。

「過年」又叫「做年」昔日的維園年宵市場?除了進場觀賞賀歲片之外,想知道更多香港市民過年的節慶習俗,記得瀏覽香港地方志中心網站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