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與戰爭息息相關,馬拉松運動的起源,正正源自BC490,雅典與波斯的馬拉松戰役。每年的雅典馬拉松,由馬拉松鎮跑至雅典,就是紀念當年跑回雅典報喜訊,最後跑到斷氣而壯烈犧牲的士兵Philippides。 傳說Philippides並不只跑42公里,而是先由雅典跑二百多公里到斯巴達求援軍,然後再跑回馬拉松的戰場,再跑回雅典,前後跑超過500公里,怪不得氣絕身亡了。 現今與戰爭、軍人有關的賽事有不少,較多人熟悉的有南北韓邊境的DMZ非戰區馬拉松、美國華盛頓的海軍陸戰隊馬拉松,以及南非近90公里的Comrades超馬。翻越五大山丘的南非的Comrades超馬歷史悠久,為了紀念在一次世界大戰中,歷盡艱辛、攀山涉水的軍人而設。 香港於去年開始,亦有一場與戰爭、軍人相關的跑步活動。由民間發起的香港保衛戰紀念跑(Hong Kong Comrades Run),以紀念於二戰期間保衛香港而戰死的軍人。紀念跑今年踏入第二屆,雖然紀念香港重光的氣氛比去年淡了(去年臨時有一天公眾假期,抗戰結束七十周年),但參加紀念跑的人數增加了一倍,由五、六十人至過120人。 香港路跑活動的路線規劃,往往只為方便/受制於政府封路和湊夠比賽的路程,路線隨時可以因應湊夠里數而「搓圓撳扁」,路經甚麼地方,路線有沒有意義,盛載了甚麼歷史和回憶,從來不作考慮之列。紀念跑的意義則全在於賽道,沿途經過殘留至今的戰時遺蹟,例如戰時爐灶、機槍堡、高射炮台、彈藥庫、赤柱軍人墳場。 曾把日軍的手榴彈擲回,最後趕不及把最後一枚擲回而犧性的加拿大連長Osborn,其紀念碑雖不在賽道上,但也在方圓之內。賽道經過之地,是英聯邦軍抵抗日軍的路線,由日軍港島登陸上山之處,沿金督馳馬徑到黃泥涌的西旅總部,再南下淺水灣的大後方,至東旅總部兼重兵駐守、發生最後激戰的赤柱為終點。 搞手說,希望每年重光日前後,都會舉行香港保衛戰紀念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期望紀念跑有朝一日,可以做到南非的Comrades超馬般有名,成為香港的一大跑步活動,吸引外國朋友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