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一直都有跟香港珠寶業接觸,固步自封是其獨一無二的文化,但同時透過觀察不同集團門市部的金飾設計,發覺慢慢地有集團開始利用3D打印去協助製作,間接生產金飾,不過仍未有採用金屬3D打印機直接生產金飾。間接生產成品明顯比以前精緻,特別是一些稜角位置,非人手傳統工藝可及。問題在於仍然缺乏創新,普遍只以3D打印新技術,去做一些本來古舊設計的產品,完全不懂得利用新科技的優勢,實在可惜,就正如以新瓶注入舊酒,希望因而挽救銷路般一樣愚昧。
其實問題只在於,若要吸引消費者,並不是科技本身,最終還是產品本身,正如顧客並不在乎麵包上的牛油,是人手抑或機器塗上。科技只不過幫助減低生產成本,減少工序,令產品更快完成,獲得更高利潤。最後達至兩種結果,第一種就是利用新科技做老本行的傳統產品;第二種就是利用新科技的特長去開拓新設計,再遠遠拋離對手的同類競爭產品。只是香港主要金飾業,偏偏就是選擇了第一種,無法脫身。問題可能在於公司內部員工老化,亦沒有新人事、新勇氣去帶動企業開創新路線。最終結果可能導致外行人打垮內行人,這種現象在其他行業屢見不鮮。我估計香港主要金飾行業很快會出現大變化,傳統不思進取的老金舖可能被迫消失。取而代之,就是年輕創業者的獨到設計,開拓潮流,令香港金飾業重新走出國際。